(原标题:销量上扬后,韩系车的“喜”与“忧”)
分析5月份乘用车市场的整体表现,一个明显的特征是:韩系车的大幅上扬。
数据显示,5月份,北京现在和东风悦达起亚的同比增长率均在7成以上,其中,北京现代以超过6万台的单月销量再度挤进乘用车单月销量排名前十的榜单。
在SUV领域,韩系车单月销量激增127.4%,不仅大幅领先于SUV市场整体增速,也与呈下降态势的德系和美系车形成鲜明的对比。
那么,韩系车当前强劲的市场表现,到底是如何促成的呢?未来,这种增长势头能否持续?
接下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以上问题加以分析。
内外因共同驱动韩系车市场“回暖”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韩系车今年出现的大幅增长,与去年的低基数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去年,尤其是去年上半年,韩系车遭遇了史上最为严峻的市场考验。销量呈断崖式下滑,工厂停产,品牌困顿。所以,在去年同期单月销量下跌到接近“冰点”时,今年销量一旦回到正常水平,表现在同比增长率上,则是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高增长。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今年韩系车表现出的所谓“高”增长,只是跟上了其它企业的“步伐”,韩系车市场步入了相对平稳期而已。
当然,这种“平稳期”,对去年销量暴跌的韩系车来说,得来的并不容易。
这主要可以从内外两个因素来看。
外因方面,如果说由萨德引发的中韩政治紧张是造成韩系车去年暴跌的主要推手的话,那么,今年韩系车的“回暖”,有相当一部分因素也要归结为中韩政治关系的缓和。当然,政治环境的外界因素我们在此不便于展开,仅点到为止。
内因方面,则归功于韩系车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展开的一系列自救。
这些自救措施中,除了对现有产品终端售价的大幅让利外,一个最为显著的措施是,对原有车型进行更新换代,降低官方指导价,提升自身的性价比优势。
去年广州车展前夕,北京现代旗下新一代ix35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低至11.99万元起,比同级产品CR-V的起售价低了近5万元。这一接近自主品牌同级产品的售价,使其性价比得以大幅提升。新一代ix35入市后,其单月销量从之前的3000台左右迅速攀升至万台以上,再度成为北京现代旗下的主力车型。
同样地,类似这样的举措在东风悦达起亚身上也得以体现。
今年4月,东风悦达起亚新一代智跑上市,起售价也不约而同的定在了11.99万元,且与新一代ix35相比,新一代智跑仅有手动和自动挡两款车型,根据配置不同,售价分别为11.99万元和13.99万元。精简的车型配备、亲民的价格,使得其单月销量同样得以快速攀升。
由此来看,韩系车销量的回暖,与其价格的持续下压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然而,产品价格的持续走低,也让韩系车的品牌溢价能力几近归零。
B级车孱弱,韩系车品牌溢价能力不足
众所周知,SUV产品以功能性著称,其本身具有性价比特性,对品牌的溢价影响不大;在各类产品中,B级车则是影响品牌溢价能力的关键产品。我们以韩系车的代表北京现代为例,看看其B级车当前的市场状态。
在北京现代现有的产品序列中,名图和索纳塔九是其在B级车中的代表。从销量上看,售价偏低的名图月销量在万台以上,表现比较稳定,同时也比较强势;而索纳塔九就明显“落后”了许多,今年以来单月销量最高仅为千余台,5月份销量为544台。
两相对比,销量表现一高一低,差距相当明显。
毫无疑问,在B级车竞争严峻的情况下,与迈腾、帕萨特、凯美瑞等合资B级车相比,名图的售价最低,再加上终端市场不小的优惠,其最终售价与A级车水平相当。所以,售价偏低,是名图得以“热销”的主要原因。
其实,就产品定位而言,名图实在与B级车的定位不相称,这表现在其不但在售价上没有B级车应有的“高身段”,且产品力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车内异味重、噪音大、异响、悬挂偏硬等,屡被用户吐槽;驾乘质感有失B级车的水准。
再来看看索纳塔九。
如果说索八作为以往的“屌丝三件宝”而被用户所熟知,并在中国市场取得不错的业绩的话,那么,索九之于索八,则是一场“倒退”。2017年,索九全年销量仅为1.39万台,同比下跌60%。
业内认为,与索八相比,索九市场表现之所以萎靡困顿,与其“表里不一”的产品定位不无关系。
去年8月,全新索纳塔九正式上市,新车指导价为16.98万元-23.18万元。新车一改往日被用户吐槽严重的外观,而采用了全新的家族设计语言,前脸设计更为激进和大胆,也更为符合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喜好;但内饰方面依旧“落伍”,四平八稳的风格与激进的外观形成强烈反差。
所以,虽然全新索纳塔九外观有了进一步升级,但鉴于内饰的“落伍”和终端优惠有限,其销量相比以往不但没有提升,反而愈发停滞不前。
与迈腾、帕萨特、凯美瑞等B级车的强劲市场表现相比,无论名图还是索纳塔九,在市场占有率和产品力上均不是以上车型的对手。由此一来,依靠低价换市场的名图,与市场孱弱的索纳塔九,都无法帮助北京现代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再加上韩系车产品不断下压的终端售价,以及各类“低价”车型的推出,使得韩系车的品牌溢价能力又进一步大打折扣。
在自主品牌大举进攻的乘用车市场,失去品牌溢价能力的合资品牌,未来能靠什么资本立于市场?从长远来看,一味准求“性价比”的韩系车,未来发展不容乐观。
询价信息已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