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平线徐健:智能驾驶拐点时代应“以快打慢、以高打低”)
10月21日~24日,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5)在中国重庆·科学会堂召开。SAECCE 2025通过汇聚行业智慧、展示前沿技术、搭建合作桥梁,并携手全球汽车科技力量,服务全球汽车科技发展,共创世界级汽车科技创新平台。
在SAECCE 2025于10月23日下午召开的“人工智能主论坛”上,地平线首席生态官徐健发表了《技术提质,合作向新——软硬协同推动智驾向高而行》的主题演讲,为行业处于智能驾驶“拐点”时期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他在演讲中表示,在智能驾驶的拐点时代,竞争的法则逐渐显现,最终的胜者将是那些能够以快打慢、以高打低的方式推进技术并快速占领市场。2025年被认为是智能驾驶发展的关键节点,尤其是城区NOA将在这一年迎来新的发力点,预计将深入渗透到15万以下的价格区间车型中,推动智能驾驶平权的发展。然而,目前量产的高速NOA系统已经达到了“好用”的水平,但城区NOA仍然处于“可用”阶段,尚未完全实现消费者期待的“好用”或“爱用”体验。
以下为演讲实录(汽车之家精编):
这次很有幸到山城重庆参加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份,重庆也是地平线的福地,因为地平线走向智能驾驶的量产都是在重庆和长安汽车合作中实现的,我们在智能汽车快速发展过程当中一直秉持着这样的理念,通过技术的提质,跟产业界深度的合作,以软硬协同的理念把智能驾驶向高而行、向前推动。
今天是智能化10倍拐点的时刻,领先的企业都遵循以高打低、以快打慢的竞争规则。我们从科技产品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比如说在电脑时代,在上世纪80年代,康博、戴尔等企业他们快速地拥抱最高性能的处理器,很多人经历过那个时代,我们怎么从386、486、586进行升级,他们去拥抱最新的处理器,颠覆了产业的各级。
第二是智能手机的时代,这是以快打慢的时代。我们拿手机的基带产品来看,最早的时候是手机的厂商,像摩托罗拉、诺基亚会自研手机基带,后面出现了高通这样第三方的厂商,它通过技术快速迭代,技术快速迭代实现了份额快速的增长,因此以快打慢使得第三方的方案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因此我觉得在智能拐点的时代,竞争最终的法则还是要以快打慢、以高打低这样的发展规律。
我们看到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今天中国汽车快速发展行业合力推动智能智驾的普及。2025年是智能驾驶非常关键的年份,它实际上使得智驾迎来了拐点的时刻。从数据中能够看到,2025年城区NOA成为智驾新的发力点,持续向15万以下的价格区间车型去渗透。今年以来,中国主流的车企都在推动智驾平权的热潮,这个发展趋势是在2025年成为了智驾拐点的时刻。
目前已经量产城区NOA的系统还没有达到好用的预期,可以看到已经量产的,如果我们把产品分为可用、好用和爱用三个阶段来看,当前已经量产高速NOA的产品,我们认为已经达到了好用的水平,已经量产城区的NOA还是在可用的阶段,还没有真正到让消费者感觉非常好用甚至到爱用的水平。
城市NOA常见挑战主要在于因为城市场景非常地复杂,我们有一些地方有车道线的缺失,有高风险的车辆,复杂的道路标识和不可预测的交通行为,我们有时候还要顾及交警手势对这个影响,特别是城市里有很多施工的区域。这样挑战下,当前量产城市NOA存在着太耸或者是太莽,就是复杂城市场景中表现不佳。
第二是运行范围受限,泛化的能力比较弱。
第三是很高的系统成本,使得它的价格比较高,这个价格比较高就使得城区NOA能够被广大消费者使用,这成为了它的障碍。
今天来看,我们如何来解决Scale UP与Scale out的挑战,主要是在算法、算力、数据和工程能力方面存在缺陷。算力方面,我们需要更大的算力、更低的延时、更低的成本。算法,我们需要把算法从感知到决策、规划以及到模型的解释性,都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数据面临着数据的采集、数据的挖掘以及成本,特点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个系统工程化的能力、系统的泛化能力和软硬协同的能力。因此,要非常地解决Scale up跟Scale out的平衡,来使得整个智驾辅助驾驶的系统能够达到可量产全场景的辅助驾驶系统,一方面要提升技术能力提高系统的上限,另外是要有更好的工程能力,把可拓展性拓开。
AI和智能驾驶赋能,技术产业来看,世界感知算法当前仍然在快速迭代,我们已经走过了从传统Perspective View到BEV再到BEV+Transformer的过程,这里面大家今天可以看到迭代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在2022年12月份,地平线发布了业界第一个公开发表的完整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UniAD,这个获得了CVPR 2023年的最佳论文,这是行业第一次提出来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它把检测、跟踪、鉴图、轨迹预测、占据栅格网络和规划整合到一个端到端Transformer框架之下,今天它成为行业端到端技术的Benchmark,这是克服走向复杂场景辅助驾驶主流的趋势。这里面这样的解决方案无论对于多目标跟踪的准确率以及碰撞降低率、规划误差率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端到端的基础之上,同时地平线提出了Senna的架构,把多模态大模型强化智驾系统场景解决能力。我们从输入端,把传感器的输入和用户的指令以及导航的信息,把这些信息都输入进来,通过多模态和端到端模型的协同,能够去识别并理解交通标识的指令,去遵循交规更加安全。也就是VLM负责高位的决策,端到端负责精细的轨迹规划,这样能够使得规划的位移偏差率降低40.28%,平均的碰撞率降低了45.45%,使得整个系统具备跨场景的泛化性、可迁移性、可解释性以及空间与语言的理解能力。
在视觉上的突破是我们在2024年,地平线提出了Vision Maba,这是最具潜力下一代视觉主干模型,它今天是Transformer最大的挑战者,是业内首个兼具线性复杂度与全局感受的视觉基础模型,解决Transformer在处理长序列时计算开销大的问题。技术上通过引用双向空间模型与位置编码适配视觉数据的二维多向性,从而在效率和性能上实现了突破。在2024年,我们的Vision Maba是全球引入最多的AI论文之一,前十的论文当中有三篇是来自中国的成果,那就是Vision Maba、千问和DeepSeek。因此显示出来Vision Maba在下一代模型中巨大的潜力。
由此看到,技术向前的发展带来自动驾驶算法参数规模的暴涨,向芯片算力和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从算法迭代上看,今天走向了VLA,它的参数要到7B以上。从算力上来看,在2025年行业里面出现了地平线的征程6P,具备560T的算力,就使得大的算力支持大模型部署上车,实现了性能的飞跃。
这里就要提到地平线的征程6,征程6是地平线力竭前面几代产品的集大成者,六款芯片产品能够支持低中高级智能驾驶的应用,目前已经实现20多个品牌的定点,赋能100多个智能的车型。所以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产业的应用上面征程6绝对是大家非常好用而且具有平台化的技术底座。
今年行业里推出征程6P,它专为新一代全场景智能驾驶而生,首先具有很强大AI的算力,这是我们四核BPU的架构,具备560T算力的基础。同时,又有410个 DMIPS的通用算力,另外在整个系统的集成,包括存储能力上,是256bit的DDR5。所以征程6P在性能上是非常强大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强大征程6P上,马上就会有搭载征程6P的车型量产上市。
复杂的系统上面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是长尾场景的难题,自动驾驶性能的优化,我们今天已经在依赖数据驱动,但是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在解决长尾问题上面面临着非常显著的瓶颈。有90%的自动驾驶场景是可以很好地解决,但最终10%是因为它难题是采集效率低、采集成本高、幅度度有限,所以地平线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强化学习与世界模型的结合,为自动驾驶提出了系统解决方案的方案,那就是把世界模型进行仿真场景,为AI训练提供可控、多样化的数据,把强化学习通过与环境交互的自主学习持续优化整个行为,能够使得整个性能出现更大的跃升。
今天来看,通过地平线创业10年以来的积累,我们能够保障高质品质百万以上规模的量产交付。地平线是国内安全管理与认证体系最完整的智驾科技公司,今年我们获得了全球第一张道路车辆安全与人工智能的证书,是ISO800AI的安全认证,这个认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使得整个系统在AI领域里是可靠的。同时,我们也有大量的软件、功能开发以及网络安全方面的验证。同时,高标准的研发体系确保了高质量的智驾产品通过了市场的检验,在2025年8月份,地平线平台芯片出货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获得了400多个以上定点的量产车型,正式量产上市的车型超过200款,已经陪伴用户行驶了百亿的公里里程。也就是今天在市场上跑的智能驾驶汽车上,每三辆车就有一台装了地平线的智驾系统。
地平线集多年的集大成者,我们一直在准备我们的芯片、我们的工具链、我们的软件算法,在这些所有准备当中,今年我们正式推出了地平线城区辅助驾驶SuperDrive(HSD),这是行业真正一段式端到端的模型,从容应对城区的复杂场景。这个系统从光子打入到线控信号的输出,超低的延时,比人类驾驶员平均反映时间快42%,同时它有多模态的轨迹,泛化能力非常强,有精准感知实现高精度环境建模与毫米级的控制,能够精准地实现对窄向通行、极窄车位泊入等等,它的感知精度是人类驾驶员的10倍,并且它是高稳定可靠的产品,所以能够形成“超人”的时代差距。
今天我们也谈到AI汽车,它其实是具身智能体发展演进的过程,今天智能汽车的发展为机器人行业孵化了技术与人才。我们从手机当中可以看到,手机提供芯片、供应链、操作系统和软硬件的人才,它带来IOT生态产品的出现。
今天智能汽车有更高要求芯片算力平台、更加多元化的供应链、更加复杂的操作系统、更加专业化的软硬件人才,它一定会推动智能机器人再往前发展。我们是中国最大的车载计算平台,同时,地平线的地瓜机器人是中国最大的消费类机器人的计算平台,今天这个地瓜已经在很多产品当中得到了丰富的应用,像扫地机器人、四足机器狗,影石的产品也在用地瓜平台去做。这样的产品为今天消费类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计算平台。
地平线一直在深耕底层技术的研究,今天我们有三大实验室。第一AGI的实验室主要是针对前沿自动化算法的研究,比如下一代的算法;第二是机器人实验室,这个机器人实验室是在推动具身智能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与突破,目前主要是三个方向,一是操控,二是移动,三是仿真,通过三个领域的推动,我们希望在机器人实验室当中能够往具身智能里进行持续迭代。第三是Agentic Labs,这要多模态的语言交互实验室。这三大实验室将推动智能汽车向智能机器人转变技术的推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地平线具身智能算法HRDT,跟清华大学的老师在一起合作,获得了2025年 RoboTwin真机赛和仿真赛两个一等奖。HRDT是Human Robots Diffusion Transformer,它提供了从人到机器的算法、部署或者是新的范式,通过3D手部或者是操纵动态的学习进行训练,下一步的时候在机器上面进行部署跟落地,这样的一种范式解决了机器人更广领域里去落地跟泛化的趋势。HRDT会赋能多领域智能化的升级,它一定是非常有潜力的发展范式。
今天来看,地平线坚定定位Tier2,携手行业伙伴推动智驾不断向光而行。我们希望跟行业共同携手,大家一起去推进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产业不断的前进,真正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好用、爱用的智能汽车产品以及未来机器人的产品。谢谢大家!










询价信息已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