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热点推荐 - 正文

电池 “自动弹射”争议发酵!涉事方最新回应来了:不安全不弹射

来源:快科技 2025-09-23 19:22:2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电池 “自动弹射”争议发酵!涉事方最新回应来了:不安全不弹射)

近日,一段关于汽车电池“自动弹射”的测试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

视频中,一辆贴有“中国碰撞维修中心”标识的汽车正在进行演示,据介绍,这项技术可在电池出现热失控时,于 1 秒内将电池弹出车身,实现车电分离。其弹射机构采用与汽车安全气囊相同的气体发生器提供动力,能将电池抛至车身外 3-6 米的安全区域。然而,视频曝光后,大量网友对该技术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担忧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引发新的风险。

比如在高速公路行驶中突发电池热失控,弹射的电池能否精准落在安全区域?会不会对后方车辆、行人造成二次伤害?再比如车辆感知系统、定位系统等多模块的协同判定是否绝对精准?是否存在误触发或漏触发的情况?

同样引发关注的是,视频信息称 “中国碰撞维修技术中心” 与均胜电子联合推出了这项自动电池弹射技术。而面对这一传闻,均胜电子迅速向外界作出回应,明确表示与 “中国碰撞维修技术中心” 不存在任何合作开发协议,直接撇清了与该技术的关联。

就在均胜电子回应后,昨日晚间,一位自称是电池弹射技术经历者的 “中国碰撞维修技术中心” 工作人员发布视频,对相关争议进行了详细解释。

他透露,这项技术的最初研发出发点并非应对电池热失控,而是为了探索侧插式换电的补能方式,即从车辆右侧底部完成电池的拔插更换,旨在为新能源车用户提供更便捷、更快速的补能选择。

在研发侧插式换电技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在特定的结构设计下,电池具备了主动脱离车身的可能性。基于这一发现,团队进而思考:若在电池发生热失控等极端情况时,能否通过弹出电池的方式,避免车辆整体遭受更大范围的损伤?由此,便开启了电池弹射功能的测试。

针对网友最关心的安全性问题,该工作人员特别强调,视频中展示的弹射画面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触发,而是存在明确的技术限制。在技术开发初期,团队就确立了 “不安全不弹射” 的核心原则,并且在系统中预留了接入车辆感知系统、定位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多个模块的接口。只有当这些系统综合判定当前环境安全(如无密集人群、非人车混行路段等)时,电池弹射机制才会被激活;若处于密集环境、人车混行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景,弹射功能绝对不会启动。

同时,他也坦诚表示,这项技术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距离真正实现产品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次测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探索新能源车未来在安全机制上的更多可能性。

在他个人看来,技术创新在初期往往伴随着稚嫩与不完美,甚至可能被外界视为 “不靠谱”,但纵观科技发展历程,许多如今成熟的技术,都经历过这样的探索阶段。而通过这次实验,他最深的感受是,“安全” 始终是所有用户关注的底线,任何技术创新都不能脱离这一核心前提。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电池自动弹射” 技术的出现,本质上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应对电池安全痛点的一次积极尝试,这点值得肯定。但不可忽视的是,网友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新技术在创新探索的同时,更需要平衡安全与现实。

询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均胜电子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