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精彩推荐 - 正文

人形机器人赛道重构的催化剂,要来了?

来源:盖世汽车 2025-09-10 07: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人形机器人赛道重构的催化剂,要来了?)

机器人领域最受期待的IPO之一,已经箭在弦上。

从春晚上扭秧歌的机器人,到擂台上拳拳到“肉”的机甲格斗,再到运动场上的激情狂奔,今年以来,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频频出圈。

此前,宇树科技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帖称,根据计划,预计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

作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人形机器人行业已呈现出技术突破加速、资本密集布局、商业化落地提速的鲜明特征。在2025年这一机器人爆发“元年”,行业内外都在期盼这场资本盛宴,也在等待产业商业化节点的到来。

那么,这场铺垫已久的IPO,能否成为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催化剂?

铺垫已久的IPO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宇树科技在5月28日完成了从“有限公司”到“股份有限公司”的更名。

当时官方给出的解释为“运营层面的常规变更”。宇树科技也发布公告明确表示:原有合同依然有效,业务不变,人员架构保持稳定。

据多位法律界人士的观点,股份制改造是公司上市前必须完成的步骤,标志着其法人治理结构、资本架构和对外合规路径都在为公开募资做准备。因此,这一举措已经被外界认为是在为IPO铺路。

随后在6月,宇树科技宣布完成C轮融资交割,腾讯、中国移动、阿里系资本、吉利控股等产业巨头悉数入局,融资金额接近7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超120亿元。7月,首程控股有限公司旗下首程资本所管理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也完成了对宇树科技的追加投资。

第三方数据机构天眼查显示,宇树科技已完成10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投资方包括美团、红杉中国、中信金石、经纬创投、深创投、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等。

宇树科技于7月份开启上市辅导,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备案资料显示,宇树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兴兴直接持有公司23.8216%股权,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控制公司10.9414%股权,合计控制公司34.7630%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宇树科技是机器人行业内少数可以实现盈利的公司。据媒体报道,宇树科技的早期投资人曾对外表示,宇树科技自2020年以来每年都保持盈利状态,而宇树科技的商业化能力,正是被投资方追捧的核心原因。

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王兴兴也透露,宇树科技2024年营收已超10亿元人民币。

图片来源:宇树科技

回顾宇树科技的成长历程,2016年以四足机器人技术切入市场,彼时公司仅有创始人王兴兴一人。而如今,公司员工规模已超千人,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全链条。

对于上市,王兴兴在8月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一直把公司上市当作是一个学生去学习,会面对中考、高考。你可以认为我把上市当作一次‘高考’,我觉得(上市)是企业迈向更成熟的管理、更成熟的运营的一个阶段性的事,也是对我们过去快九年时间的交代,也是对股东的交代。”

产品矩阵已形成

机器人领域已成为全球除人工智能以外最受瞩目的行业。在整个赛道中,宇树科技更是自带流量。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期间,宇树科技的展位总是被围得水泄不通,并且在机器人格斗赛、运动会上成为C位角色。

宇树科技的产品线主要分为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两大方向。四足机器人包括Go系列、A系列和B系列。人形机器人则涵盖H系列和G系列。

在WRC期间,宇树科技展示了工业四足机器人B2系列、新款A2四足机器人,消费级四足机器人Go2及轮足版Go2-W,以及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与轻量化R1人形机器人。

在工业四足机器人赛道,宇树科技已形成完善布局,A2与B2系列相互补充,构建起覆盖不同负载、不同地形需求的产品矩阵,为电力、安防等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助力。

据悉,B2四足机器人凭借出众的负重能力和地形适应力,已经在矿山、消防、电力巡检等复杂环境中稳定作业。轮足款B2-W在B2基础上进行了重大升级,进一步提升了续航,速度和地形适应能力。宇树科技在8月初刚刚发布的A2四足机器人,整机约37kg,满载时能连续行走3小时(约12.5公里),空载状态下续航可达5小时(约20公里)。

作为面向消费级市场打造的重磅产品,Go2在设计上兼顾萌趣外观与实用性能。

图片来源:宇树科技

宇树科技2023年开始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2024年,其通用人形机器人G1一经推出便引发热议,基础版起售价9.9万元;2025年初,宇树科技的Unitree H1和G1人形机器人上线后迅速售罄。

在WRC期间,宇树科技最新升级的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与7月刚发布的 R1人形机器人联袂登场,成为现场关注的焦点。

首次公开亮相R1人形机器人,由宇树科技研发的轻量级产品,重量约25kg,起售价仅3.99万元。R1人形机器人不仅可完成打拳、跑步等复杂动作,还具备语音和图像多模态交互功能。值得关注的是,其EDU版本作为开放平台提供了全面的软硬件接口,为开发者及科研机构提供广阔的二次开发空间,助力人形机器人在教育、服务等领域加速实现商业化落地。

近段时间,宇树科技在不同的赛场检验自身机器人的成色。此前在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宇树科技勇夺四金(1500米、400米、100米障碍赛、4×100米),比赛中取得的最好速度成绩4.78m/s,而基于宇树G1硬件平台开发的独立参赛团队们也获得了1金1银1铜。

在此前发布的声明中,关于公司产品的收入结构,宇树科技表示,以2024年为例,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组件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占约65%、30%和5%。其中,约80%的四足机器人被应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而剩余的20%则被用于工业领域,如检查与消防。人形机器人完全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

2025年是上市好时机?

有行业人士指出,选择在2025年这一时间节点启动IPO,正是宇树科技的顺势而为。

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2025年不仅是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元年。

根据2025年第二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发布的《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占全球约27%;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占全球约50%。

盖世汽车研究院也指出,随着2025年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开始量产,综合特斯拉、Figure AI、优必选、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等各方发展态势,预计到2029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量将超百万台,市场规模将超15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年初至今,在行业热度的加持下,整个人形机器人赛道爆发的外溢效应已显现,包括宇树科技在内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明显加快了商业化进程。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便是人形机器人大单开始频频落地。

6月30日,普智机器人与某智能制造公司签订了人形机器人产品销售框架合同,合同金额约为2825万元人民币(含税)。采购方将从普智机器人公司采购50台人形机器人。

7月,宇树科技成功中标中国移动旗下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中标金额达4605万元。

图片来源:优必选

同月,优必选以9051.15万元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随后9月,优必选又宣布获得某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该合同以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为主,优必选将在今年内启动该合同交付。这也是截止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大的采购合同。

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披露的人形机器人中标项目数量已超过83个,合同金额累计约3.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和金额均实现大幅增长。

事实上,订单的增加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产业链上下游的信心来源。稳定的市场需求,给了企业扩大产能与持续研发的动力,也为量产提供了现实依据。在2025WRC期间,王兴兴表示,未来几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出货量可以达到每年翻一番的水平。在出现更大技术突破的情形下,未来2到3年的年出货量可达到几十万台。

按照当下这一趋势,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接受度在迅速提升,行业已从“展示样机”阶段逐渐迈向“商业应用”阶段。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站上资本风口,宇树科技推进IPO更是顺势而为,加速迈入下一个阶段。

第一梯队的资本卡位赛

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火热,更是引得资本热捧。

比如,2023年成立的智元机器人,短时间内就迅速完成了八轮融资及两轮战略投资,投资方包括比亚迪、北汽产业投资等。不久之前,智元机器人又获国际集团战略入股,本次投资由 LG 电子、韩国未来资产集团(Mirae Asset)联合领投。根据公开信息,这是LG 电子在具身智能领域全球首次对外布局。

同样是2023年成立的银河通用,也是近年来具身智能行业内备受瞩目的项目之一,在短短时间内已累计融资超过23亿元,先后完成了超7亿元的天使轮融资及5亿元的战略轮融资。

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已经形成了鲜明的梯队。

图片来源:宇树科技

第一梯队公司包括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和银河通用,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第二梯队的公司则包括它石智航、自变量机器人、逐际动力、千寻智能等十多家,估值在3亿至5亿美元之间。

在具身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宇树的资本化进程备受瞩目。随着不久之后宇树科技IPO申报文件的提交,其研发投入占比、订单转化率等关键数据将被揭晓,这不仅关系到宇树的估值,也可以让外界对机器人大规模落地的真实进度做出具体的判断。

此外,智元机器人在今年7月以21亿元收购控股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筹划通过借壳上纬新材上市科创板。智元当时对外回应称,“公司赴港上市目标不变”。

Wind数据显示,A股人形机器人板块披露半年报的40家企业中,36家实现盈利,占比超过九成,29家净利润同比增长。

这表明行业正在从早期依赖资本输血的状态,逐渐进入“订单驱动—盈利反哺—研发投入”的正向循环。企业通过盈利获得资金,再投入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展,从而提升产品性能与市场占有率。

不过,有关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人已经表示,目前机器人领域已经出现了融资泡沫,如果在今年下半年有两家代表性的上市案例,能够有力维持行业热度。

也有分析认为,机器人作为科技创新领域,产业早期发展阶段,二级市场存在泡沫成分是正常现象。未来产业必然会出现分化,只有那些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具备量产能力和客户资源的公司才能最终胜出,并兑现到业绩上。

民生证券指出,在潜在市场需求牵引及AI技术赋能下,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而宇树科技的资本化将加速这一进程。

结语:

宇树科技的IPO征程,不仅是一家企业九年技术积累的成果验收,更是整个人形机器人产业从“实验室概念”迈向“商业化落地”的关键一跃。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宇树科技的IPO将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分水岭。而这场资本盛宴的背后,是中国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卡位。

fund

询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