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圆满落幕|盖世汽车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
2025年7月23日,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在上海圆满落幕。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汽车玻璃正从单一功能部件向多功能智能交互平台转变,智能调光技术的成熟与应用推动其成为“第三空间”核心交互载体,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也为本土智能玻璃产业链带来新机遇。但智能玻璃产业化仍面临良品率控制、光学性能与能效平衡、复杂工况可靠性验证等技术挑战,需产业链协同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构建从研发到量产的完整解决方案。
在此背景下,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以“流光智变,玻动未来”为主题,聚焦轻量化、功能集成与可持续发展三大趋势,诚邀业界专家围绕智能玻璃材料创新等核心议题深入探讨,助力智能玻璃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共同开创“玻璃即界面”的未来出行新纪元。
本次大会特别感谢览锐光电、睿华光电、追得新材料、精一新材料、北极大、Ansys、致远电子、同星智能、智楠科技、东方中科、华驿汽车等11家生态合作伙伴的支持。
主办方欢迎致辞:中国乘用车市场简析
近年来,依托新能源技术和完整供应链优势,中国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增长的关键动力。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占据全球80%,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跻身全球销量前十,加速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盖世汽车CEO周晓莺指出,经历20余年的黄金发展期后,中国乘用车市场自2018年起进入成熟阶段,催生出一批深耕智能化、电动化的新兴科技企业。当前,行业正从“合资导入”转向“技术输出”,中国车企与科技公司凭借智能电动技术优势,正在由跟随者向全球引领者转变。
面向未来,中国乘用车市场仍具广阔增长潜力。作为深耕汽车产业的垂直服务平台,盖世汽车将持续聚焦智能玻璃材料创新、先进制造工艺等前沿领域,助力行业实现技术突破与价值跃升。
周晓莺 | 盖世汽车CEO
007GT 调光技术 极致体验追求
极氪汽车C线研发首席玻璃专家赵天亮首先分享了极氪007 GT车型。随着用户对驾驶与生活舒适性的双重诉求提升,猎装车的形态应运而生。这款车型不仅满足日常通勤所需,还能胜任户外生活场景,契合追求独特性与高品质的用户需求。
他指出,玻璃的基本功能包括采光与围护,同时承担降噪、隔热等角色。天幕玻璃不仅需营造通透空间与广阔视野,还要实现高可见光透过率与优异防晒性能,确保紫外线、红外线的低透过,并兼顾安全性。围绕调光技术的核心指标,赵天亮从颜色选择、透光率等角度展开讲解。极氪007 GT搭载的调光天幕采用松烟黑中性色,兼顾高透光与防晒,较好还原物体真实色彩,并具备低雾度特性,视物清晰。系统还通过智能算法感知外部光线,自动调节明暗,提升驾乘舒适性。
赵天亮 | 极氪汽车C线研发首席玻璃专家
向新而生,汽车玻璃新趋势
福耀集团产品中心市场与解决方案部副总监陈云云分享,“Z世代”消费者正加速推动汽车座舱向智能化、个性化演进。他们关注语音交互、自动驾驶辅助和沉浸式娱乐,期望座舱成为“移动的智能终端”;在外观上则通过贴膜、轮毂改装等方式表达个性,活跃于社交平台,形成独特的汽车文化圈层。与此同时,消费者对车内的视觉氛围、感官体验和交互方式提出更高要求。
作为人车环境的首要交互界面,汽车玻璃正从单一结构件,向“功能化、智能化、集成化”升级,集成调光、显示、隔音、隔热与隐私保护等多重功能,成为提升座舱科技感、舒适性与安全性的关键部件。她表示,福耀未来将围绕安全性能、智能科技融合、舒适与美感升级三大方向,推出黑边显示前挡玻璃、智能调光玻璃、全景后挡玻璃等多款智能化产品,赋能下一代智能座舱全面进化。
陈云云 | 福耀集团产品中心市场与解决方案部副总监
精一智能座舱玻璃,赋能未来驾乘空间新体验
浙江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张昱喆表示,传统遮阳方式不仅削弱驾乘舒适性,也限制了座舱的功能拓展和空间整体感。SPD智能纳米调光玻璃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奔驰、迈凯伦、法拉利等豪华车型,成为高端汽车提升智能化与舒适体验的重要突破。精一科技自主研发的Jlink水墨色智能调光玻璃为全球首创,突破行业普遍采用蓝色调光路径的限制,拓展更丰富的空间应用场景;同时,双曲面大拱高调光玻璃设计也填补了在复杂曲面调光膜应用方面的技术空白。
张昱喆强调,智能座舱不应只是技术堆叠,更应成为情绪的表达空间。精一团队自研的纳米悬浮粒子智能薄膜及调光玻璃方案,不仅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还是当前唯一可跨汽车、航空、高铁、建筑等多个领域落地应用的智能调光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一体化跨场景赋能。
张昱喆 | 浙江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
览锐EC调光膜老化方案及技术成果
览锐光电技术总监李丹阳围绕电致变色调光薄膜的技术路径与可靠性验证进行分享。览锐光电成立于2015年7月,总部位于美国科技中心硅谷,是最早探索柔性大面积电致调光薄膜技术的企业之一,专注于第三代电致变色薄膜的开发,目前已迈入量产拐点阶段。
李丹阳介绍,览锐在产品迭代与方案筛选过程中始终坚持严苛标准,对不同条件下的老化寿命进行了系统评估,并详细解析了透过率范围、放电时间等关键性能表现。数据显示,览锐车规级电致变色调光膜在出货包装条件下室温存放14周后性能依然稳定,验证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与成熟度,为智能座舱等场景的规模化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李丹阳 | 览锐光电公司技术总监
车载染色液晶调光玻璃
广东睿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华在演讲中围绕“液晶调光玻璃”的技术原理与市场前景展开深入分享。他指出,《中国智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已将调光玻璃列入战略性新材料,未来车载调光天幕与侧窗玻璃市场有望突破千亿规模。
他提到,全景天幕最初由特斯拉的Model X引入,后在其他车型广泛应用,国内新能源车型也逐步跟进。该配置具有采光好等优势,但也存在遮阳与隔热能力弱等问题。睿华的液晶AI调光玻璃由公司与清大研究院联合开发,采用多层复合结构与纳米分散液晶协同作用,实现优异的智能调光性能。其中,纳米分散液晶技术通过引入纳米颗粒与液晶分子深度融合,显著提升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在企业布局方面,睿华光电自2021年成立以来,专注车载显示与智能光电领域,已形成涵盖3D热弯盖板、隐藏式木纹盖板、镀膜盖板及液晶AI调光玻璃等产品矩阵,全方位服务智能座舱的演进需求。
蔡 华 | 广东睿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热点对话:智能玻璃2.0时代:技术突破、场景重构与产业链协同创新
当汽车向智能移动空间加速演进,智能玻璃正突破传统物理屏障的局限,以光电融合的技术革新开启2.0时代,其不仅重塑着人车交互与出行场景,更推动着产业链上下游在协同中探索全新可能。
围绕“调光玻璃技术:从"功能实现"到"场景定义"的跃迁挑战(基础功能VS场景化体验)”、“热舒适与能耗矛盾:天幕玻璃的"技术悖论"如何破解?(性能VS续航)”、“智能玻璃的"隐形成本":可靠性、安全性与轻量化的三角博弈(功能集成VS轻量化)”、“从B端到C端:智能玻璃的"价值感知"如何重构?(高端配置VS隐性价值)”等问题,极氪汽车C线研发首席玻璃专家赵天亮、江汽集团车身电动部件领域专家(尊界),兼开闭件技术经理王鑫、浙江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张昱喆、上海追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子江、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猛士开发中心车身系统室经理张二荣和圣戈班汽车玻璃中国区商务总监刘杨作为对话嘉宾分享了他们的实践经验与真知灼见。
科技赋能,开启视觉新视界
江汽集团车身电动部件领域专家、开闭件技术经理王鑫在演讲中介绍了江淮汽车与华为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尊界S800,重点展示其在智能交互方面的前沿应用。
尊界S800搭载隐私光幕玻璃,支持手势调光,遮光率达99.6%,操作延迟低于1秒,仅需悬空滑动即可实现精准调节。车辆语音系统具备指向性语音控制功能,可控制车窗、座椅、投影等多项设备。同时配备全维度手势交互技术,支持隔空控制车门、媒体、玻璃等功能,并搭载13颗智能追光灯,显著提升交互体验。
王鑫指出,在全球汽车电动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除了功能创新和价格优势,情绪价值正成为企业赢得用户青睐的新焦点。未来应从体系化维度深入挖掘情绪价值锚点,为产品赋予更强感知力与用户连接力。
王 鑫 | 江汽集团车身电动部件领域专家(尊界),兼开闭件技术经理
3MDT+OMTD:从功能突破到美学革命
上海追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子江指出,随着玻璃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面积也越来越大,其下一步趋势是向光电智能方向升级。升级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从传统到智能,实现智控调光调色(3MDT);二是从功能到美学,达成透明显示美学(OMTD)。这体现了汽车车窗玻璃在技术和应用上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旨在为用户带来更智能、更具美学价值的体验。
追得新材料研发的OMTD柔性透明光电显示膜让玻璃与屏合二为一,结合超导光膜材、晶体材料、精细光刻等多项尖端技术。产品通过IATF16949标准,各部件均通过多次严苛耐候性实验,能够适应-40°低温和105°高温的极端环境,使用时长可达10万个小时。追得已与数家主机厂达成合作并实现量产,支持定制主题与个性化显示,结合整车风格打造定制化光电膜图案,助力整车外观美学的全面升级。
杨子江 | 上海追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汽车天幕玻璃的热舒适痛点与突破性解决方案
圣戈班汽车玻璃中国区商务总监刘杨围绕固定式全景天幕技术进行了分享。他指出,固定式天幕相较传统分段式天窗具备更优的头部空间利用与开阔视野体验,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热舒适性仍是制约其大规模普及的关键挑战。目前主流解决方案包括镀膜与前装遮阳帘,其中镀膜方案尚未达到市场期待。据2025上海车展数据,带遮阳帘的玻璃天幕车型已占比59%。
为解决上述问题,刘杨介绍了圣戈班最新一代天幕镀膜技术,其在红外线反射率与热量透过率等关键指标上实现突破,能够有效降低天幕内表面及座椅等部位温度,显著提升整车热舒适性。在驾舱内,新一代镀膜天幕呈现完全通透外观。同时,该方案还兼具独特外观表现与优异隐私性,并具备良好兼容性,可支持天幕的更多附加功能集成。
刘 杨 | 圣戈班汽车玻璃中国区商务总监
汽车智能玻璃应用创新实践
随着汽车“新四化”加速推进,车载屏技术正从2014年强调功能显示的PSV阶段,迈向2025年后的智显3.0阶段,聚焦价值升级与智能化发展,推动显示技术与智慧系统深度融合,打造“第三空间”。
京东方精电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创新研究院院长李文波表示,BOE智能调光玻璃采用染料液晶调光技术,具备-20℃到85℃的宽温智能调光能力,实现毫秒级变光响应,隔绝99.9%的紫外线和99.5%的可见光。同时,集成光学隔热、声学降噪和动态隐私屏障三重功能。
他指出,未来汽车信息媒介将发生重大变革,传统物理按键将逐步被淘汰,智能车窗、全息影像、AR/VR、AI及包括手势识别、眼球追踪在内的新型交互技术将成为发展趋势。BOE依托强大的显示资源、自主研发能力及系统供应链支撑,可为主机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解决方案。
李文波 | 京东方精电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创新研究院院长
康宁车窗玻璃解决方案
康宁汽车玻璃新兴业务拓展总监王剑波表示,康宁主要提供两类汽车玻璃产品:车内盖板玻璃和特种原片车窗玻璃,应用场景覆盖前挡风、天窗和侧窗。随着主机厂对车窗提出“更坚固、更轻、更优光学性能”的综合性要求,康宁始终聚焦于高性能车窗玻璃的开发,以实现更强的耐久性、更低的重量和更清晰的视觉体验。
其中,大猩猩玻璃通过化学强化工艺实现结构优化,借助离子交换机制提升整体坚固性。Fusion玻璃则采用硼硅材料,在光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方面具备显著优势。王剑波指出,耐久性对整车前挡风应用尤为关键,尖锐物体冲击占前挡风玻璃破损的约70%。相比之下,Fusion 5在结构性能方面是苏打玻璃的5倍,钻石切割实验也显示其耐划伤能力更强,可有效减少前挡风失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王剑波 | 康宁汽车玻璃新兴业务拓展总监
解决激光雷达集成,应对性能,可靠性,和美学的红外超高透玻璃解决方案
AGC欧洲汽车玻璃公司智能汽车业务推广经理李永江介绍,AGC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玻璃供应商,市占率达25%。他指出,随着小鹏P5、理想L9、小米SU7等车型配备激光雷达,自动驾驶功能快速拓展至高速领航、城市通勤、自动泊车等场景,不同车企在智能驾驶上的战略路径日益多元。作为核心感知硬件的激光雷达,对集成环境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AGC的整体解决方案涵盖激光雷达玻璃盖板、车身盖板与前挡玻璃,均采用夹胶安全玻璃结构,可配置疏水层、增透膜等材料,实现红外高透、精准雷达保护及对不同安装位置的适配,同时兼顾整车设计的美观性与功能性,例如前挡集成设计可降低风阻、共享清洁与加热系统。
此外,AGC具备强大的一体化交付能力,提供从造型设计、仿真、打样、镀膜到量产支持的全流程服务,依托专业研发团队,助力主机厂实现激光雷达玻璃从概念到落地的高效转化。
李永江 | AGC 欧洲汽车玻璃公司智能汽车业务推广经理
调光玻璃用积水S-LEC™高性能中间膜的应用创新
积水中间膜中国区企划部市场经理王明晶表示,随着调光玻璃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积水持续拓展高性能产品线,积极配合调光玻璃技术的发展。公司推出S-LEC Opt Light系列,面向多种调光玻璃应用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其中,UV方案在395nm-400nm波段依然具备出色的紫外线阻隔性能;Multi Tone方案支持定制化的可见光透射率和颜色,同时具备比传统PVB彩色膜片更低的雾度表现。此外,为满足工艺需求,Eco Flex产品可在低温低压下完成合片,解决SPD与GHLC调光膜在高温高压下可能出现的适配难题。
在外观及用户体验方面,积水同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针对消费者对中性灰调色的偏好,积水可灵活提供调色方案,以更好满足整车视觉一致性和设计感,助力调光玻璃实现功能性与美观性的融合。
王明晶 | 积水中间膜中国区企划部市场经理
整车视角下智能座舱对汽车智能玻璃的核心要求与技术演进方向
“猛士”是东风深化“东方风起”与“科技跃迁”战略的重要豪华电动越野品牌,致力于打造世界级东方越野体验。东风汽车集团研发总院猛士开发中心车身系统室经理张二荣介绍,猛士917已通过冰雪、沙漠等多环境适应测试,猛士M817已开启预售。
在打造高端越野体验的同时,随着智能化与豪华化趋势加速融合,智能玻璃在猛士系列高端座舱中的作用愈发关键。智能玻璃不仅需实现光线动态调控、智能热管理和低能耗控制,还要满足超高强度、抗冲击和防误触发等安全标准,同时支持信息集成显示与多模态交互,助力提升整车的科技感与舒适性。
张二荣指出,智能玻璃技术正加速向纵深演进,当前不仅在变色材料、柔性玻璃、纳米涂层等基础层面持续突破,也在跨域集成方面逐步推进,如与环境感知系统的融合。同时,面向用户体验的场景化创新也愈加重要,未来将通过生物特征自适应,实现无感交互与情感共鸣,让智能玻璃成为智能座舱中不可或缺的感知与交互界面。
张二荣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猛士开发中心车身系统室经理
红外热成像车载应用技术的发展
长城汽车视觉系统主任工程师邢向阳指出,车载感知面临诸多挑战,全球数据显示,约60%的交通事故发生在夜间,恶劣天气下的事故死亡率更高。因应这一现状,欧盟、中国和美国等国家均出台法规,要求车辆在夜间及恶劣天气环境下通过检测。
针对这些痛点,邢向阳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该技术通过接收物体及背景的热辐射转化为图像,不依赖环境光,实现全天候工作。当前,该技术正向高像素、高规格、小型化、国产化及商业化方向发展,应用范围也逐步从军用扩展至民用,车载夜视即是重要场景之一,能有效应对眩光、雾天、逆光及隧道等复杂环境。
他还回顾了车载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2021年推出第一代,实现高清感知;2023年第二代加入AI目标检测与跟踪功能;2025年第三代实现远距感知与精细渲染;未来第四代将实现多传感器融合,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
邢向阳 | 长城汽车视觉系统主任工程师
至此,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25 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圆满落幕。本次大会汇聚整车厂、玻璃材料与部件供应商、技术研发机构等多方代表,围绕智能玻璃的前沿技术、量产应用与未来趋势展开深入探讨。通过主题演讲与成果分享,展现了智能玻璃在信息显示、交互体验与整车美学等方面的创新突破,为产业链协同发展与技术融合注入新动能。
询价信息已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