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S域控装机量分析:20万以下价格车型成为重要增长区间

来源:盖世汽车 2025-06-24 16:16:4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ADAS域控装机量分析:20万以下价格车型成为重要增长区间)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ADAS配置数据库的分析,2025年1月至4月期间,国内ADAS域控市场实现快速增长,装机量达134.1万套,市场渗透率提升至21.3%。

从配置层级来看,L2++级别的渗透率首次达到12.6%,较2024年提升了5.3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该级别系统已实现高速NOA、城市NOA及自动泊车等功能,并开始普及至20万元以下的车型。L2+级别的发展相对稳健,渗透率稳步上升至5.2%,主要应用于高速导航辅助驾驶场景。L2级别的渗透率为35.5%,继续保持市场主导地位,涵盖ACC自适应巡航、LCC居中保持等基础功能,并广泛应用于10-20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

同时,L1级别及以下的配置比例持续下降,2025年前四个月的渗透率已降至6.0%,无ADAS及L0等级配置的车型占比缩减至40.8%,显示出传统驾驶辅助系统正加速被更新迭代。

总体来看,ADAS域控制器已逐步走出导入期,迈入快速增长阶段。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迎来新一轮配置热潮,进一步推动L2++功能向20万元级市场下沉,全面加快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进程。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域控制器作为车辆智能化的核心部件,正日益成为推动智能汽车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近年来,在政策引导、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多重推动下,国内ADAS域控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其装机量与渗透率持续攀升。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ADAS配置数据库的分析,2025年1-4月期间,行泊一体域控在ADAS域控市场中的占比高达88.4%,表明该方案已成为当前市场的主流技术路径。相比之下,单行车ADAS域控占比为7.3%,舱驾一体域控占比为4.4%。

从各派系ADAS域控搭载量占比来看,国内自主车企以83.8%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数据不仅反映出本土企业在ADAS技术研发和市场落地方面的快速推进,也体现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的引领作用。此外,美系品牌占比为12.5%,欧系品牌为3.2%,日系品牌仅为0.5%。随着区域间合作的加深,跨国技术交流与协同创新将为ADAS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共同推动全球ADAS技术的进步。

在技术架构方面,ADAS域控及高性价比NOA方案的算力配置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100TOPS以下区间占比为42.6%,主要用于满足基础L2级功能需求;而400TOPS以上高算力区间则占到33.6%,支持更复杂的高速NOA、城市NOA及自动泊车等功能。介于两者之间的100-200TOPS和200-400TOPS区间分别占比6.0%和17.8%,显示出中高端市场的成长潜力正在逐步释放。

总体来看,当前ADAS域控市场在功能集成度、厂商竞争格局以及算力配置等方面均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变化,标志着我国ADAS产业正加速迈向规模化落地的新阶段。

在ADAS技术加速普及的当下,ADAS域控制器的市场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ADAS配置数据库的分析,2025年1-4月期间,10-20万元价格区间车型的ADAS域控制器装机量达到了52.5万套,同比激增超过2000%,成为市场扩容的核心引擎。相比之下,20-30万元区间同比增长80.0%,而30-40万元区间则同比下降18.8%。

10-20万元作为乘用车消费的主力价格带,其ADAS域控装机量的爆发式增长,标志着ADAS技术正加速向大众市场渗透。域控制器成本的下降以及消费者对辅助驾驶功能认知度和接受度的提升,共同推动了这一价格区间车型加速智能化配置。

随着ADAS技术向大众市场的渗透,各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特别是在10-20万元价格区间内,新势力品牌的强势表现尤为突出。2025年1-4月ADAS域控车型销量前十榜单中,比亚迪以28.9万辆的搭载量首次登顶,特斯拉、理想、小鹏、小米、零跑、问界、极氪、蔚来、深蓝等新势力品牌紧随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前十排名中以新势力品牌为主,其灵活的产品策略与供应链管理能力,使得域控方案能够更高效地落地量产。例如,特斯拉、理想、小米、蔚来等品牌实现了域控方案100%搭载,小鹏、问界等品牌的搭载率也接近100%,彰显了新势力对ADAS技术的坚定投入。

数据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ADAS配置数据库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报名免费获取配置数据样本

——供应链图谱推荐——

点击图片可查看详情

fund

询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