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入泰国市场的数量大幅增长)
盖世汽车讯 据日经网报道,随着比亚迪等汽车制造商进入泰国市场,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在泰国市场的数量增长两倍,使得泰国成为能够为其他亚洲市场提供零部件的基地。
图片来源:比亚迪泰国官网
日经网的报道称,超过20家中国汽车品牌,包括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已进入泰国市场。其中一些品牌已经开始在当地生产电动汽车,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走廊区域(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比如,比亚迪的工厂已于2024年7月开始投产,是供应链不断发展的核心所在。
自2018 年起,中国制造商纷纷加快了向泰国市场扩张的步伐。根据市场研究公司MarkLines提供的数据以及泰国政府及其他方面的信息,截至今年3月,中国企业在泰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的公司数量达到了165家,是2017年底的三倍多。
日经网援引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报道称,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包括泰国)设立的公司数量在 2023年已超过7000家,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当年,中国在东南亚的直接投资总额超过25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趋势预计将会持续下去。4月中旬,生产底盘及其他汽车零部件的宁波拓普集团宣布,其拟在泰国投资不超过3亿美元建设一家工厂。该公司表示,此举将有助于其获得更多订单,并为重要的外国客户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报道称,泰国部分当地企业对中国供应商进入泰国市场的行为持谨慎态度。泰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主席Sompol Tanadumrongsak表示,中国企业的进一步扩张将会“破坏现有的供应链”。
日本汽车制造商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泰国全面开展生产活动,在当地拥有规模庞大的供应商网络,数量已增长至约1400家。许多日本汽车制造商与当地企业建立了合资企业,从而形成了纵向整合的产业金字塔结构。而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则正试图建立自己的供应链网络,尽量避免使用日本企业的任何供应链资源。
据称,中国主要汽车制造商所订购零部件的交货价格比日本汽车制造商低近30%,而且中国企业倾向于自行生产或从相关中国供应商处采购诸如电池等核心零部件。Sompol称,泰国供应商无法充分受益于中国在泰国市场的扩张举措。
大型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泰国盛峰集团(Thai Summit Group)的一位高管表示,日本汽车制造商也可能转而采用中国供应商生产的具有成本优势的零部件。如果日本主要汽车公司将电动汽车所需的零部件依赖于中国供应商,可能会导致泰国的日本供应商缩减规模或退出市场。
丰田汽车、本田汽车以及其他日本汽车制造商在泰国新车市场的总份额超过70%,但在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下,他们的领先优势正在逐渐缩小。
询价信息已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