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汽“跪”向华为,智己汽车沦为边缘车企?)
撰文/ 程睿
出品/ 五星评车
上汽与华为终究还是走到了一起,这也让智己汽车的未来颇为尴尬。
近日,“懂车更懂你·2025上汽之夜”在黄浦江畔正式举行。关于上汽与华为的合作,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首次公开回应称,双方合作是智选车模式。
有消息称,上汽集团联手和华为合作打造鸿蒙智行第五“界”——尚界。第一款产品供应商发包半个月就已经完成,计划在今年9月30日上市,明年会有三辆车同步投放市场。
然而,作为上汽集团“一号工程”的智己汽车,已连续两年没有完成销量目标。
而且,2025年前3月,智己汽车累计销量达7035辆,同比下降29.66%,逐步沦为一家边缘车企。
在上汽集团着力打造尚界的背景下,智己汽车成了尴尬的“背景板”,其未来还有希望吗?
先把时间拨回约4年前。
2021年6月30日,上汽集团前任董事长陈虹提出了著名的“灵魂论”,他说,“上汽很难接受由单一一家供应商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样它就会成为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我们的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彼时,上汽集团还占据着中国车企销量榜的“头把交椅”,陈虹的言下之意是拒绝与华为合作。
然而,2024年,上汽集团的“销冠”也被比亚迪取代,陈虹或许有些心有不甘地退休。
由于销量和业绩都大幅下滑,上汽集团新的领导班子似乎失去了陈虹的傲气。
“我们要学会跪着做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只有你跪着做人的时候,人家都不知道你有多高,等你哪天站起来的时候,你就会真正成为巨人。”这是上汽集团上任不久的总裁贾健旭在2024年年中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贾健旭的这句话有些逻辑矛盾,在国内车企里,上汽集团即便销量排名第二,也堪称“巨人”。而另外一个巨人——华为,已经站起来了,并且是“真正的巨人”。
事情的反转发生在2025年初,彼时有消息称,上汽集团与华为将宣布合作。
2025年4月10日,“懂车更懂你·2025上汽之夜”在黄浦江畔正式举行。
关于上汽与华为的合作,贾健旭首次公开回应称,双方合作是智选车模式。
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表示,华为终端与上汽集团将在产品定义、用户体验、质量和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服全链条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目前,华为参与造车的模式有三条路径,一是零部件供应模式,即华为向厂商提供标准化的零部件;二是解决方案集成HI模式,该模式下,华为从研发到软硬件上会深度参与;三是智选车模式,即华为不仅参与产品造型设计、内饰设计,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同时还负责车型营销和终端销售。
此前,华为已经与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分别打造了问界、智界、尊界、享界四个品牌,均为智选车模式。
有消息称,上汽集团联手和华为合作打造鸿蒙智行第五“界”——尚界。第一款产品供应商发包半个月就已经完成,计划在今年9月30日上市,明年会有三辆车同步投放市场。
先来看看其他车企高管如何看待“灵魂论”。岚图CEO卢放用了非常形象的例子回应称:
“我们没必要总去讨论灵魂这种关系,我们觉得就是很好的合作关系,跟供应商、跟合作伙伴的合作,何必总讨论这个问题呢?就像两口子刚一结婚,总要讨论房子写谁的名字,还没等结婚就要为离婚去做准备,我感觉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卢放还表示:我们跟华为的合作也好,还是华为跟其他(车企)的合作也好,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共同的愿望就是把中国的智能电动汽车做到世界的头部,那为什么大家不一起集中自己的优势,来攻下这个山头呢?把山头打下来就讨论‘分’的问题,这不应该是我们当前合作的态势。”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称:“我现在的判断,自动驾驶技术不是灵魂,它的定义在变化。当这个技术对整车的影响力非常大,但无法从社会上正常采购,就一定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灵魂。”
“几年看智能网联技术的核心对整车的竞争至关重要,并认为说它是汽车的灵魂并不为过,但站在今天看待,至少有些技术已经打开神秘面纱,当技术已经成熟,社会普遍的供应可以满足,就一定不是灵魂。”冯兴亚。
近日,在采访中,贾健旭首次代表上汽公开回应了“灵魂论”,他透露自己在与华为合作前曾去拜访提出这一名句的陈虹,而后者对其意图与华为合作的想法并未表示反对,反而表现出了相当的关心和支持。
贾健旭表示,当时斩钉截铁拒绝与华为合作,陈虹是想要让上汽把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建立起来,“至少我们有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再跟华为合作。”
“董事长说,那时候上汽一穷二白,电子电气架构什么都没有,还是最老的分布式架构。如果那个时候我们就采取了华为的方案,就没有今天的零束(上汽旗下汽车解决方案企业),也不会有上汽自己自主的电子电气架构,那海外怎么办,所有的智能化就只有变成一套方案。”贾健旭说。
从贾健旭的言论不难看出,早在2021年,上汽集团已在智驾领域落后了,而陈虹无疑将背负最大责任。
当然,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一切都要向前看。
最新合作中,贾健旭还抛下“金句”:“我明确告诉他们(华为):我们是带着嫁妆来的。我们有体系能力,有整车经验,也有成本控制能力,能帮华为把他们的智能化能力装进20万以下的车型,这就是我们能贡献的地方。”
从贾健旭的话中不难看出,尚界的第一步是要做20万元以内的中低端车型。而上汽集团已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智己汽车,其售价多在20万元以上,正好在不同的价格带。
然而,当前的智己汽车已逐步没落。
智己汽车成立于2020年12月25日,公司是一家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的全新用户型汽车科创公司。
有消息称,在上汽集团内部,智己被命名为“一号工程”,要将其打造成“中国特斯拉”。
2022年6月18日,作为“后起之秀”,智己汽车的首款产品L7正式开启全国交付。
从2022年7月开始,上汽集团将智己汽车销量纳入产销快报,其2022年全年销量为5000辆。
2023年,智己汽车销量目标为4.5万辆,到2025年,其希望能够达到20万辆至30万辆的产销规模。
实际上,2023年,智己汽车销量达3.83万辆,同比虽狂增665.06%,但依然没有完成目标。
对于销量不佳,上汽集团此前在投资者平台回应称,相比其他自主竞品,智己汽车目前尚处于品牌的起步期。打造全新的自主高端品牌极具挑战,在起步阶段需要稳扎稳打,确保产品交付质量和用户满意。
智己汽车高管曾透露,2024年的销量目标是12万至13万辆,与2023年销量相比增幅超过214%。
可是,智己汽车2024年销量达6.55万辆,同比增长71.24%,仅完成了最低销量目标约55%。
目前,五星评车尚未找到智己汽车2025年的销量目标,但其前景并不明朗。
近日,上汽集团发布产销快报显示,智己汽车2025年前3月累计销量达7035辆,较上年同期1万辆下降29.66%。
智己汽车月均销量仅2300余辆,其惨淡的数据无疑让其逐步沦为边缘车企。
4月8日,上汽集团还罕见地发布了季度经营情况,集团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整车批发销量94.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加13.3%,产销回升向好势头持续增强,2025年公司经营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两相对比之下,智己汽车的境遇更显糟糕。
2024年12月,智己汽车低调宣布,公司顺利完成B1轮股权融资,整体B轮融资共募集资金94亿元。
然而,现金流上得以续命的智己汽车,还能走多远?可以肯定的是,上汽集团高管在公开场合,提及智己汽车的次数越来越少。
询价信息已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