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热点推荐 - 正文

长城吴会肖:AI演进中要思考什么是“以人为本”

来源:盖世汽车 2025-04-07 07:3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长城吴会肖:AI演进中要思考什么是“以人为本”)

2025年,汽车圈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当各家车企对流量产生焦虑之时,汽车产业更底层的变革逻辑,如全民智驾、具身智能、AI等论调,正在掀起新一波的浪潮。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长城汽车CTO吴会肖无不感慨,“无论从技术层面、产品层面还是营销层面,传统车企都要去做革新。”

吴会肖,图片来源: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自去年10月接棒王远力,出任长城汽车CTO一职之后,做产品和技术开发出身的吴会肖,已经从幕后走到台前。在这个时代,千行百业的个体,都在重新适应这个时代。对于一家传统汽车制造商来说,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更是成为考验车企智慧的时刻。

智驾“第一梯队”的概念,在终局会消失

今年以来,各大车企在智能驾驶赛道展开激烈角逐。

比亚迪发布全民智驾战略及“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吉利发布“千里浩瀚”智驾解决方案,长安汽车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随着智能驾驶技术不断迭代与普及,“全民智驾”的声音甚嚣尘上。

今年开年后全民智驾的声量特别大,在吴会肖看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DeepSeek的震撼效果引燃了全民对于AI的接受度。另外一个则是,包括长城汽车在内的很多车企,在去年做了大量关于高阶智驾城市NOA的宣传,而很多已经购买高阶智驾城市NOA车辆的先锋用户,在网上做了大量的共创与传播,进一步促进了普通消费者对智驾功能的向往。”吴会肖表示,再叠加上整个大环境的突破,在今年,全民智驾真正获得了大家的认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民智驾的浪潮下,多家车企都表示自家的智驾已经进入了第一梯队。对于这个说法,吴会肖的态度则异常清醒。

“过去这一年,智能驾驶变化太快了,无论在算法、感知系统,还是成本管控上,每家企业都有了非常快速的迭代。”她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所有的企业都在往前走,而终局就是所有人都是第一梯队,而那时候将没有第一梯队这个概念。”

目前,智驾还处在快速演进的阶段,车企给自家赋予“第一梯队”这样的说法,会带来很高的赋能。而根据吴会肖的判断,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智驾会成为像安全带、ABS一样的标配。

具体到公司层面,长城汽车将在哈弗枭龙Max上推出高阶智驾功能,包括跨层记忆泊车、高速NOA和城市通勤功能,让主流消费者也能享受安全、高效、流畅的智驾系统。

在智能座舱方面,长城汽车的Coffee OS 3系统获得了市场认可。通过收集用户和媒体的意见,Coffee OS 3已成为行业关注的创新点,为座舱终极形态演进奠定了基础。

汽车行业技术突破的底层逻辑,是AI

“从未来三年可能颠覆汽车行业格局的技术突破点来看,最底层的逻辑肯定是人工智能(AI),但AI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将迅速改变各行各业。”吴会肖拿AI已经在改变汽车的开发模式来举例:“过去,整个软件开发的逻辑是从先期的产品定义,再到每个功能定义,再到coding,再做集成测试,而AI的到来缩短了开发链路。

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大模型及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具身智能正在汽车圈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今年以来,国内近十家车企正在开展具身智能相关布局,其中不乏传统车企巨头。不仅如此,近期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核心高管离职再创业,他们的下一站也纷纷指向了具身智能。

如今,具身智能俨然成为了汽车圈竞相追逐的“新风口”。对此,吴会肖表示,“汽车产业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好的让具身智能落地的产业。目前来看,中国在机器人本体以及运动控制上,走在了全球最前沿。接下来,就是让具身智能机器人如何大规模落地应用和大批量进入到具体的场景,无论是工业的场景,还是家用的场景。”

目前长城和宇树签订了一个战略协议,宇树负责运动控制和本体,长城则做上层的应用开发。

对于具身智能的应用场景,吴会肖认为当前的场景还是两大方向:第一,在工厂里做一些不那么结构化但又是纯体力的工作;第二,和车、用户关联起来的应用场景。

她认为,像坦克品牌的很多车主到户外去越野,有时候就需要无人机到前面探路、机器狗帮忙背越野装备等。此外,无论是无人机、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等,需要补电,而现在坦克品牌基本都是大电池插混动力,具备对外放电的能力。

“只有像我们这种做AI的疯子,才会觉得肯定要积极拥抱AI。我相信,还有很多人对具身智能有担忧,AI文明一旦突破和人类智商的极点之后,会快速达到一个超越我们数十倍的层面。在整个演进过程中,还是要真正去思考什么是以人为本。”吴会肖表示。

fund

询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安汽车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