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纵目科技的“裂痕”,成了谁的“伤疤”?)
从“万众瞩目”到“仓皇而逃”,从“豪言壮语”到“缄口不言”。
一个企业经营的裂缝,是一个产业周期变革的节点,也是产业从幼苗到茁壮的侧面,同样是一个行业从业者的启示。
创始人失联、办公楼被封、社保公积金断缴、员工讨薪、内部消息爆料……当汽车产业渐入佳境,同样难免少不了各领域不少企业纷纷陷入难熬的“淘汰牢笼”。
面对此局面,甚至起初饶有兴致的看客也逐渐变得冷眼旁观。当火热赛道中的“当红炸子鸡”几乎“隐入烟尘”,这其中,谁获利?谁受损?谁思考?谁收拾残局?
看客愣神,但产业相关从业者不能愣神。
近两年来,每一年开年,企业经营失速,险要成为具备“八卦”性质的惯例。如果说2024年2月的“新闻热点”是宣布停工停产的高合,那么2025年,自动驾驶产业的纵目科技便接过了“接力棒”。
只是现下看来,相对于高合汽车彼时几乎有些“悲壮”和“惋惜”的调性,此次纵目科技的舆论走势,正在趋于“不体面”。
“神隐”?“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2月10日,盖世汽车注意到,多个消息指出,纵目科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
且当前现状是,这家公司的高管及个领导层,并未能及时止损,将企业经营不善而导致的对员工群体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自保”。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企业困境之下,鲜少有人关注到数不清的个体同样在承压。
2月8日,经济观察报报道,纵目科技员工透露,该公司行政在钉钉群内通知,当天18:00后开始断电并封楼,员工可在规定时间内取走个人物品或办理离职证明。
中国经营报记者经过实地探访发现,纵目科技办公大楼确实已加强安保,员工进出受限,且有工作人员在大门玻璃上粘贴不透明贴纸,阻挡外部视线。
有园区物业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不是纵目科技的员工,现在肯定进不去大楼。对于封楼消息,该工作人员予以否认。“现在只能凭他们工作证,进去拿他们私有东西,办理离职也是可以的。”该工作人员说道。
而在办公大楼进入限制之前,纵目科技已经因资金问题难以及时发放出员工工资。
据悉,1月26日下午4点,纵目科技CEO唐锐在该公司全员会上向员工告知公司所处的艰难现状,并建议大家可以离职,自行缴纳社保。
十分钟后,唐锐就匆匆下线了。并且,没有给员工提问的机会。
似乎这家企业未来将走向何方,员工已难以知晓,更少有置喙的机会。
盖世汽车了解到,纵目科技难以支撑员工社保和薪资的迹象,大概是从去年11月开始显现的。
据悉,纵目科技的工资发放日是每月10日。但在2024年11月10日,该公司召开临时全员会议,宣布发薪日延至当月25日。而后在当月25日,纵目科技再开全员大会。
且有媒体报道称,在2024年11月25日,纵目科技员工工资也有所调整。该记者获取的方案显示,凡月薪在1万元以下的员工全额发放,税后月薪在1万元以上的员工按税后1万元进行发放,剩余部分在融资到位后当月补发。社保和公积金会正常全额缴纳。
此外,2023年的绩效奖金因公司经营绩效目标未达标且纵目科技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而予以取消,2024年的13薪暂缓发放。
但在当时,仍有接近纵目科技的知情人士对相关媒体进行“辟谣”:“不是停发工资。目前每人是发了一定薪资的,只是不涉及奖金部分。”
还有接近纵目科技高层的知情人士表示:“公司薪资架构里有绩效奖金的部分。结合行业大背景、公司KPI等角度,从实际达成效果来看,发放2023年的奖金并不合适。”该知情人士进一步表示,“员工薪资调整是短期情况。目前公司处于过渡、调整阶段,后续(员工薪资水平)会恢复。”
而去年11月纵目科技还仍有信心安抚市场和员工情绪的原因大抵为,当时纵目科技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融资阶段,且预计两个月到账。甚至有相关人士确切地说:“已经谈得比较明确,正在走相关流程。”
然而,2025年开年,局势急转直下。
图源:纵目科技官网
据悉,1月24日,唐锐曾在纵目科技的钉钉员工群@所有员工,并发文称:“现在我们还在积极想办法。现在的情况,包括宁波这边节后才会按照流程启动收购资产上尽调,东阳股东在筹划一些举措,但是节前不会有新的融资进来是比较明确了。今晚,我们还会开一个股东会来讨论对策。”
彼时唐锐提出的解决方案是:“(1)客户回款来尽量保证大家的社保。公积金的款项应该是付不出来的。(2)我们力争能够再给还在保供保生产的小伙伴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3)建议有条件可以自己缴纳社保的同事,我们请HR同事准备离职流程之后,可以自行去缴纳社保。(4)公司在后续能够正常恢复经营的情况下会把欠薪归还。”
值得注意的是,有纵目科技自动驾驶研发端工作1年的内部员工告诉记者,唐锐上述回复,源于“当时快到社保缴纳的最后期限了,大家在群里问,他(唐锐)才说的。”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至于第四点,纵目科技能否恢复正常经营,目前尚未可知。
当纵目科技提出的“解决方案”并未能有效安抚人心,本就在失业威胁下的员工情绪更加“甚嚣尘上”。
现如今,已有“公司高管都离职了,CEO现在也跑去国外了”此类说法在业内传播。
为求证,业内相关媒体记者多次拨打唐锐手机号,但表示对方并未给予回复。
盖世汽车联系到接近纵目科技的知情人士表示:“(创始人)神隐”。
据悉,被纵目科技欠薪员工中,存在部分同时背负房租房贷的工程师、孕期中的女同事、还有拿了薪资证明作为“欠条”的离职员工。且目前,部分员工已经对纵目科技发起了仲裁流程。
业界“新星”、资本“宠儿”,量产“能手”……纵目科技不那么艰难的“创业史”
起初,在众多企业瞄准同一备受瞩目万众期待的产业大举进军之时,他们中的任何一员都曾被寄予深切厚望,对于纵目科技而言,智能驾驶产业的“镁光灯”也曾一度照耀在它的身上。
在创立之初,这家企业创始人就一度自带光环。
公开资料显示,纵目科技创始人唐锐,是位1976年出生的美籍华人,本科和研究生均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据悉,北京掌微是唐锐第一家工作的公司,彼时担任软件工程师的他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被调至美国掌微,一路干到软件总监的位置。
且在海外生活工作期间,唐锐积累了近20年的汽车电子半导体研发管理经验。在硅谷的工作经历,让他深入接触到全球前沿的汽车电子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也敏锐捕捉到汽车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产业的巨大发展机遇。
2013年,唐锐回国并在上海张江创立了纵目科技。
图源:纵目科技
彼时,唐锐对于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犹如一颗“希望之星”。或许用“硅谷人才反哺”来形容也差池不大。
毕竟当时国内自动驾驶领域人才缺口仍较大,主要呈现国内自动驾驶院校资源不足、高经验值人才不足和人才分配不均三个特点。
另外,据日本专利分析公司Patent Result数据显示,在当时全球自动驾驶专利竞争力排名中,Top 50中没有国内企业,其中滴滴排名90,百度排名114位。自动驾驶领域核心技术中,中国企业也掌握较少,且我国企业的专利高度集中,这对国内企业来说,形成巨大的专利壁垒。
据彼时领英的自动驾驶汽车人才数据显示,当时中国自动驾驶人才中,拥有5-15年工作经验的人才占比最高,达64%,美国拥有16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是行业主力,占总数41%。国内自动驾驶领域高经验值人才明显不足,当时部分企业为了解决人才问题选择在硅谷设研发中心,从事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如上汽、广汽、长安、Roadstar.ai等。
由此,唐锐创立的纵目科技在刚进入市场之初,便得到了更多关注的目光。
这也让这家企业较为轻松地得到了一众资本的支持。
据悉,2015年-2022年期间,纵目科技完成了A轮-E轮的融资,截至2022年3月E轮融资完毕,纵目科技估值已超90亿元。资方包括联想、小米、君联资本等巨头纷纷押注。
特别是2021年3月,纵目科技成为雷军官宣造车后,投资的首家相关公司。小米产业基金投资纵目科技4.73%的股份,共计砸下2.1亿元。
创业初期,纵目科技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深入研究图像识别与处理算法。
2015年,纵目科技推出第一代环视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产品,这一产品集成了3D全景泊车、车道偏离预警、盲点检测和移动物体检测等多种功能,在同一硬件平台上实现了多功能的融合,一经推出便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据悉,该产品利用多个摄像头采集车辆周围的图像信息,通过先进的算法处理,为驾驶员提供全方位的车辆周边环境信息,有效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让纵目科技在自动驾驶辅助领域初露锋芒。
2017年,纵目科技发布第一代自动泊车辅助(APA)系统产品,并成功在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2019年,纵目科技开始布局中高速行车辅助智能驾驶系统,以及适应高低速的行泊一体智能驾驶系统。这一战略布局使该公司的产品线覆盖了从低速到高速的不同驾驶场景,满足了市场对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需求。
并且纵目科技一度与一汽红旗、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岚图汽车、吉利汽车等多家国内主流主机厂商建立了量产合作关系,为这些车企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此外,纵目科技还为广汽集团、福特汽车、奔驰汽车、沃尔沃汽车等提供研究开发服务,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
2022年7月,纵目科技发布了行泊一体系统Amphiman,共包含三个系列,分别是Amphiman3000系列、Amphiman 5000系列和Amphiman 8000系列。
产品推新和业务发展皆“一路绿灯”,这让自信的纵目科技开始谋求上市。
2022年11月,纵目科技向上海证券交易所递交科创板IPO申请,拟募资20亿元,用于上海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东阳智能驾驶系统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然而,在2023年9月,盖世汽车注意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了关于终止对纵目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的决定。
图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2024年3月,纵目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港股上市。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纵目科技已成功为50款车型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纵目科技与中国2022年销量排名前十的OEM厂商及多家主要新能源汽车品牌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分别获得了22个、12个和17个项目定点。其中,2023年纵目科技的五大客户分别是理想、赛力斯、长安、岚图和一汽,占纵目科技收入总收入的93%。
然而,表面上看似“顺风顺水”的纵目科技,似乎有很多经不起推敲的“背面”。
一路绿灯到资金“红线”,那些经不起推敲的“背面”
订单不断、量产接二连三,却并未给纵目科技带来“自力更生”的能力。
正如纵目科技在2023年9月撤回IPO申请的原因:可能是因“持续亏损+客户集中度过高”难获监管放行。
这一点,可以从纵目科技的财务数据中找到端倪。
根据纵目科技的港股申报材料以及相关招股书披露,2019年,纵目科技营收为4966万元,归母净利润为-1.60亿元。这一时期纵目科技尚处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的初期阶段,大量的研发投入以及市场开拓成本使得公司处于亏损状态,营收规模相对较小。
2020年,纵目科技营收达到8383.04万元 ,同比增长约68.81%,归母净利润为-2.09亿元。有分析称,这一阶段纵目科技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主要原因可能是随着研发项目的推进,研发费用持续增加,同时市场推广力度加大,销售及管理费用等也相应上升,但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收入增长未能覆盖成本的增加。
2021年,纵目科技营收约为2亿元 ,同比增长约170.83%。这一时期,纵目科技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该公司产品逐步获得市场认可,与部分车企的合作开始产生效益。
不过,同期内,纵目科技归母净利润为-4.16亿元,亏损依旧严重,主要是智能驾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原材料和硬件元件采购成本高,以及为保持市场领导地位而持续投入大量研发费用。这一年该公司毛利率未明确提及,但从亏损情况可推测其毛利率较低,难以覆盖成本。
2022年,纵目科技营收攀升超过4亿元 ,同比增长超过100%,净亏损为5.88亿元。从业务板块来看,该公司自动驾驶相关研发服务毛利率较高,达到50.8%,但营收占比仅7.1%;车规级传感器业务毛利率为-9.1%,拉低了整体毛利率,这也反映出该公司产品结构和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2023年,纵目科技营收为4.98亿元 ,同比增长约6%,净亏损5.64亿元,整体毛利率为3.5%,盈利能力依然较弱 。
那么,纵目科技的“症结”究竟为何?
在盖世汽车看来,其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或许为产品迭代未能跟上市场更新速度。
盖世汽车查阅相关信息了解到,当前纵目科技的产品体系大致分为三类:
智能驾驶系统:包括自主代客泊车(AVP)、自动泊车系统(APA)、360度环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ZATLAS全栈高精地图等系列智能出行全生态产品。
Amphiman 3000单芯片行泊一体方案:基于国产芯片平台,采用自研的摄像头、超声波及毫米波雷达。据悉,Amphiman 3000实现了硬件与算法的深度融合和打磨。
新能源车无线充电系统:通过电磁耦合谐振把电能从地端传输到车端,比传统有线充电产品更加智能、便利和安全。通过和智能驾驶技术的有机融合,APA/AVP实现自动定位对准实现电能补给自动化。
图源:纵目科技
一直以来,纵目科技最开始在ADAS技术和泊车技术方面有一定研究,在这之后开始布局自动泊车和自主泊车,但似乎其研发的脚步逐渐出现停滞,并未向高阶自动驾驶技术演进。
高阶智驾方案?是指具备高级别智能驾驶功能的汽车技术方案,通常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自动泊车等功能。根据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高阶智能驾驶通常指3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能力。3级为有条件自动驾驶,意味着驾驶自动化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内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且动态驾驶任务接管用户能够以适当的方式执行。
以华为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为例,当前华为高阶智驾方案ADS(Autonomous Driving Solution)系列,已发展到ADS 3.2版本。
据悉,起初赛力斯问界M5/M7的泊车方案原由纵目科技提供,但随着华为智选模式深入,全线切换为华为方案。
更有分析称,纵目科技低阶方案利润“薄如刀片”,唯有全栈自研能存活。
盖世汽车了解到,纵目科技自动驾驶方案并非全栈自研,而是在部分关键领域实现自研,同时也会采用一些第三方的技术和产品来构建完整的解决方案。
在软件算法方面,纵目科技早期是做软件算法起家的,在自动泊车、360° 全景影像等相关算法上有自主研发。例如,其 Amphiman 3000单SoC行泊一体解决方案能实现硬件和算法的深度融合。此外,在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决策控制等自动驾驶核心软件算法方面,纵目科技拥有自主研发能力,以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
图源:纵目科技
在硬件部分,纵目科技则采用自研与采购结合。据悉,纵目科技在硬件方面有一定的自研能力,比如开发了车规级传感器等硬件产品。但同时,该公司也需要从第三方供应商采购如芯片、被动器件、电子结构件等硬件元件。其会将自研的硬件与采购的硬件进行整合,构建智能驾驶控制单元等产品。
在地图技术方面,纵目科技拥有ZATLAS全栈式高精地图技术。但地图数据的采集和更新可能会涉及与其他专业测绘机构或数据提供商的合作,并非完全独立完成所有地图相关工作。
据悉,现如今,“公司(纵目科技)有意出售智驾泊车业务,但保留移动充电机器人业务。”
图源:社交平台
1月28日,在召开全员会的第二天,唐锐更新了一则朋友圈,文案是:“生生不息,巳巳如意。”
这则祝福,似乎对当下的纵目科技而言尤其具备现实意义。
询价信息已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