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惧寒冬,比亚迪首创五大充电技术有何魔力?)
缺资质、缺技术、缺人才、缺品牌、缺市场……各种各样的“缺”伴随着每一个中国品牌的发家史。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行业普遍面临三无困境:一无充电技术,二无充电基础设施,三无充电标准。为破解这些发展难题,比亚迪率先实现充电技术从0到1的突破,在车端和桩端,皆自研了家用和公共领域的交、直流充电技术,为国标交、直流充电标准提供了参考范本,也成为首批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标准起草单位。
从2008年第一辆比亚迪F3(参数丨图片) DM发布,到2021年5月比亚迪完成中国首个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共花费了13年的时间。但是,从2021年到2022年11月,在这一年半里,比亚迪就完成了第300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目标。再到今年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在此3个半月的时间,比亚迪第600万辆正式下线,用时越来越短。
应该说,比亚迪取得这一成绩并不容易。铭记过去、才能展望未来!
在12月19日,比亚迪在北京举办了“不止于快,全能进化——比亚迪全场景高效充电技术沟通会”,比亚迪汽车工程院副院长凌和平先生全面展现了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不同时期,比亚迪不断推出更符合新能源用户需求和充电国情的解决方案,突破行业面临的瓶颈,持续引领充电技术的创新进程。
充电一直是新能源用户最关注的痛点,如常见的充电效率低、快充桩充得不够快及冬季充电效率大打折扣等问题,对此,比亚迪不断电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只为让用户享受充电体验的跃升。
面对早期电动车体验差,充电效率低问题,比亚迪率先在2015年实现突破,全球首创乘用车800V高电压平台,搭载在秦EV(2015款)、唐DM(2015款)等车型上。该技术可实现百公里加速快至4秒级,纯电续航里程可达450km、快充功率提升至60kW,全方面升维用户体验。比亚迪800V高电压平台超前行业2-3代,当时,市面上的乘用车都是低电压,只有比亚迪是高电压。
高压车型虽然大幅提升电动车充电功率,但在当时,国内95%都是500V以下的低压桩,与高压车型充电不兼容,影响了充电效率。为解决这个难题,比亚迪全球首创升压充电技术,彻底实现车桩兼容,全面适配所有直流充电桩。
目前,虽然快充桩普及广,但充电速度依旧无法满足大多数新能源用户的需求,而电流超过300A的公共超充桩仅有2%,超充桩极稀缺,为此,比亚迪推出全球首创乘用车双枪超充技术,让公共快充桩秒变超充桩。以腾势N7为例,双枪超充最大功率可达230kW,公共快充桩上可实现15分钟充电350公里。
为消费者超充安全,比亚迪还推出全球首创复合直冷技术,来面对升流技术对电池热管理考验,通过电池上下两面均铺直冷板的设计,以及2套冷媒独立控制系统,进行了补偿式流道设计,电池冷却面积提升100%,换热能力提升85%以上。
面对北方冬季充电效率大打折扣问题,比亚迪首创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极低温下冷车快充。在-30℃极寒条件下,以腾势N7为例,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让电池加热速率较传统方案提升230%,电池满充时间降低30%,北方用户冬天也能享受到快充体验。不仅在充电时能自加热,在驻车和行车状态下,都能智能启动自加热技术,保障极低温整车性能。
“要想发展新能源汽车,没有核心技术是不行的,技术研发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长征。”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曾表示,“比亚迪一直把技术研发作为自己坚定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截至目前,比亚迪拥有11个研究院,超9万研发人员,研发总投入超千亿,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递交19项专利申请,获得15项专利授权。
比亚迪的产品矩阵丰富技术全面,去年4月,比亚迪宣布其停产燃油车并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研发。在全面转型新能源的基础上,比亚迪的产品矩阵也越来越完善,旗下品牌涵盖了低端、中端、中高端和高端,价格区间从7万到100万以上。
在具体产品层面,比亚迪的王朝网和海洋网在新能源车市场中已经拥有了霸主一般的地位,而仰望和腾势品牌也在布局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方程豹品牌则定位于腾势和仰望之间,是比亚迪完成“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全领域覆盖的关键布局。
比亚迪20多年来,“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e平台3.0”云辇和易四方技术等创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对产品力和驾乘体验的提升尤为明显,如今,比亚迪依旧持续创新和研发投入,构建更符合当下国情的充电技术体系,不断地为消费者提供全场景充电体验。
询价信息已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