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技术反哺!小鹏、大众“报团取暖”成行业变革缩影)
作为第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汽车巨头,大众汽车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40年,且始终处于市场领先地位。2022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及合资企业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的汽车交付量达到318万辆。根据规划,大众预期到2030年,旗下在华各品牌车型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40%。
为了促进这一目标形成,2019年,大众集团成立旗下汽车软件研发部门Cariad,该部门拥有5000名员工,2022年4月28日大众中国在北京、上海、合肥、成都、杭州等地都将设办公室,直接向董事会汇报。其是大众2030战略"NEW AUTO"的核心之一,与整车平台SSP和电动化平台并列,负责开发的核心技术包括电子电气架构、汽车软件操作系统VW.OS以及一些关键的软件应用,如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成立之初,Cariad由大众集团前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领导,后来由新任首席执行官Oliver Blume接管。
俗话说,“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作为大众集团追赶特斯拉计划的核心部分,其战略意义在于——通过Cariad的软件平台,大众集团旗下的各个品牌可以实现高度复用、高度统一的软硬件体系。但Cariad一直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更多是是来自内部各大品牌的压力。
根据大众汽车集团2022年财报,Cariad的营收为8亿欧元,营业亏损为20.68亿欧元,亏损占到整个集团利润的近10%,还导致了保时捷e-Macan(参数丨图片)和奥迪Q6 e-tron两款重要新车型的生产推迟,比原计划晚了两年多,而Cariad还未完成电子和软件架构的开发,特别是在软件方面的Bug问题上(两千多个错误中有四分之三是软件问题),由于叠加软件开发延期和成本超支,成为前任首席执行官迪斯于去年9月辞职的原因之一,这也造成目前数千人裁员的结局。
今年1月至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在消费潜力有待释放、多重制约因素叠加的情况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稳健增长。
面对这样的市场,大众汽车在华电动汽车战略显然即将面临“搁浅”的结局,为摆脱困境,大众急切需要提高自己在华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特别是在软件方面。此外,还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更具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缓解大众智能化之困
作为全球发展最完整、最丰富的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全产业链市场,中国企业也成为诸多公司选择借力的对象。其中,包括大众汽车。
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汽车市场也由“市场换技术”向“技术反哺市场”发生了转变。
7月26日,大众投资小鹏汽车、奥迪携手上汽的两条重磅消息刷屏。其中,大众将向小鹏增资约7亿美元,以每ADS15美元的价格认购小鹏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将获得一个小鹏董事会观察员席位。受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合作的消息驱动,小鹏汽车7月27日涨超30%,拉动港股科技及汽车板块上涨;港股科技ETF(513020)涨2%,汽车ETF(516110)涨0.74%。港股科技ETF的标的指数包含的新能源汽车股票权重超过20%,在香港科技指数中领先。
在合作的初期阶段,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双方计划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这两款专属于中国市场的新车将补充基于MEB平台的产品组合,并计划于2026年走向市场。
受以上消息驱动,汽车及零部件相关板块的市场情绪得以有效提振。这或是我国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技术“弯道超车”的里程碑事件,中国汽车工业或正从过去的“以市场换技术”走向“以技术换市场”。这背后则反映出我国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全球领先,如小鹏的SEPA2.0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XNGP智能辅助驾驶等。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加速渗透,自主车企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空间仍较为广阔。
应该说,入股小鹏,对于大众汽车而言,足以弥补其智能化不足。
据了解,延续传统汽车车型开发模式,大众耗资170亿元迅速推出了MEB电动车模块化平台,市场表现差强人意。从数据看,2023年上半年,大众汽车整个集团销售电动汽车32.2万辆,但在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大众仅卖出了6.24万辆。
对于大众在华熟悉的ID系列,在设计上并没有突破固有的品牌形象,在智能化配置、人机工程方面远远落后于特斯拉和中国造车新势力。
总体而言,大众汽车的“短板”,正是小鹏汽车的强项。小鹏汽车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全栈自研智能电动汽车平台,在智能驾驶领域已经成为中国头部企业,成功构建起了基于自研算法的本土化高速NOA和城市NOA落地方案。
小鹏解压财务
从2022下半年以来,小鹏汽车便遭遇销售压力,近期有一定反弹,但依旧比自己的高峰低不少。截止2023年6月,小鹏没有任何一个月销量超过9000辆,更别说去年高峰时动辄1万多辆。上半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4.14万辆,同比下跌39.9%,
乘联会数据披露,2023年6月我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66.5万辆,同比增长25.2%,环比增长14.7%;累计销量308.6万辆,同比增长37.3%。
显然,小鹏汽车2023前半程,跑输了大盘。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实现营收40.3亿元,同比下降45.9%,环比下降21.5%;汽车销售收入为35.1亿元,同比下降49.8%,环比下降24.6%;亏损扩大至23.37亿元,同比上升37.41%;毛利率则跌至1.7%,低于去年同期的12.2%和去年四季度的8.7%;
去年小鹏G9发布失利后,小鹏汽车业绩陷入低迷期,销量难以提振,股价也一直在7美元至14美元低位震荡。此后,何小鹏进行大刀阔斧的组织变革,提升协作效率。今年初,汽车行业老将王凤英出任小鹏汽车总裁,成为重塑小鹏汽车的主力之一。
作为小鹏汽车旗下第五款量产车,G6更是肩负着为小鹏汽车扭转局势的重任。6月29日晚,在小鹏汽车G6正式上市,5个配置售价区间为20.99万元~27.69万元,起售价比预售价低了1.51万元,出乎行业意料。
对小鹏汽车来说,G6是过去半年组织变革的试金石,当下小鹏需要背水一战。
目前小鹏 G6 竞争对手有比亚迪宋 PLUS EV 和特斯拉 Model Y。然而,比亚迪宋 PLUS EV 售价仅为 16.98 万元,虽然小鹏 G6 在性能和续航方面都要领先于比亚迪,但比亚迪的价格优势太明显了,4 万元的差价买点啥不香!
对比,特斯拉 Model Y 起售价 26.39 万元,小鹏 G6 看似优势不错,但就看特斯拉会不会官降了,大家还记得小鹏 P7 竞争特斯拉 Model 3,正是由于官降才把小鹏 P7 销量拉下来了。再有就是刚上市的深蓝 S7 纯电版,起售价 18.99 万元,对比小鹏 G6 售价 20.99 万元起步,优势也不小。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小鹏 G6 也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对比下来我们并没有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优势,尤其是价格方面并没有表现出爆款的品质。
此次小鹏与大众的牵手,看似“双赢”,实则报团取暖,小鹏急需一剂强心针来刺激自己的资本血压,大众汽车也可以快速的介入新能源市场主流赛道,弥补自身过去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调研及产品开发不足的短板。但不管如何,小鹏技术反哺大众,开启了中国汽车出海的新模式。
询价信息已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