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汽车评论 - 正文

车型数量背后的秘密:哪个车企在“多生孩子好打架”?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王海宣 2020-05-27 16:06: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车型数量背后的秘密:哪个车企在“多生孩子好打架”?)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海宣 中国汽车市场哪个品牌的战斗力最强?通常的衡量标准是看哪个品牌的销量更高。而销量多少与产品数量相关,拥有更全的产品线的品牌一般在销量上也占有优势。但这并非绝对,一个品牌如果缺乏“爆款”车型,即使车型数量很多也可能不敌那些车型数量少但善于打造爆款的品牌。本文将通过梳理各主流品牌的车型总数量和爆款车型数量,从这两个角度一窥每个品牌的真实战斗力。

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了国内30家车企,涵盖主流的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以及豪华品牌。根据今年1-4月份销量成绩,本文将月均销量超过5000辆的车型定义为“爆款车型”。另外,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比较低,文中所涉及车型多为燃油车。

自主品牌中,记者统计了吉利(含吉利、领克、几何品牌)、长城(含哈弗、长城、欧拉、WEY品牌)、长安(含长安、欧尚品牌)、上汽乘用车(含名爵、荣威品牌)、奇瑞(含奇瑞、星途品牌)、广汽传祺、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江淮、一汽红旗共10家车企。除一汽红旗和江淮外,其余几家车企的年销量均超过30万辆。这些品牌中,产品数量可划分为两个等级,分别是20款车左右和10款车左右。

合资品牌中,除长安马自达外,统计范围内的合资车企年销量均在60万辆以上,包括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上汽通用、北京现代。这些品牌之间的车型数量相差不大,在8-14款之间,它们的爆款车型数量普遍高于自主品牌,多个品牌至少有3款爆款车型。

豪华品牌中,德系豪华车三强BBA(奔驰、宝马、奥迪)牢牢占据着大部分豪华车市场份额。其余品牌,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沃尔沃、捷豹路虎、林肯、英菲尼迪、讴歌之间与BBA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据记者统计,BBA的产品数量可以达到30款,其余几家豪华品牌则多在10款上下。无论是总车型数量还是爆款车型数量,BBA都遥遥领先于其他豪华品牌。

自主品牌三强争霸

单计算燃油车,吉利、长城、长安三家车企的车型数量依次降低,分别为21款、20款和19款,这也正好与三家车企在2019年的销量排名保持一致。在新能源领域,吉利布局较为完善,为12款车型,长安为8款,长城则为6款。

自主品牌车型数量

在爆款车型的数量上,吉利、长城、长安分别为6款、3款和5款,主要集中在SUV领域。具体来看,吉利、长城、长安分别有一款月均销量超过1.5万辆的车型,销量由低到高分别是哈弗H6、长安CS75、吉利博越。这几款车型均属于紧凑型SUV,也是1-4月份最畅销的3款SUV车型。轿车领域,吉利、长安分别有一款爆款车型,即吉利帝豪和长安逸动。

在总车型数量相当的情况下,爆款车型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三个品牌的总销量。长安、吉利今年1-4月份的销量表现要优于长城汽车,官方数据显示,1-4月份,长安系中国品牌、吉利、长城的销量分别为383235辆、311495辆、231160辆。得益于长安CS35PLUS、CS55PLUS、CS75PLUS以及逸动PLUS等几款PLUS系列车型月销过万,长安今年的销量表现格外突出。在市场基本恢复的4月份,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量为11.94万辆,超越吉利的10.55万辆以及长城的8.28万辆。

在其余几大自主品牌中,奇瑞上汽乘用车、广汽传祺的燃油车产品总数分别为10款、11款、10款,几个品牌之间差别不大,大致是第一阵营三大品牌产品数量的一半。其中,比亚迪拥有11款燃油车、16款新能源汽车,但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普遍不如燃油车,产品数量更多的比亚迪在总销量上并不占优势。

在爆款车型数量上,上述几个品牌与长安、吉利、长城的差距明显,它们均未有月均销量超万辆的车型。上汽乘用车、奇瑞各有3款月均销量在5000-10000辆的车型,而广汽传祺、比亚迪则仅有1款。

同样的,爆款车型的多少最终影响到总销量。1-4月份,上汽乘用车、奇瑞、比亚迪、广汽传祺的总销量依次为14.09万辆、10.77万辆、9.3万辆、8.47万辆。值得一提的是,一汽红旗尽管总车型仅5款,但还是凭借HS5这款月均销量超5000辆的中型SUV,在1-4月份总销量达到3.95万辆。与红旗截然相反的是江淮汽车,江淮车型数量多达17款,但没有一款爆款车型,今年1-4月,江淮乘用车销量仅为4.14万辆。

在推出高端品牌的车企中,更早进入市场的长城WEY、吉利领克要比奇瑞星途更加强势。领克、WEY、星途产品数量分别为4款、4款、3款。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领克、WEY、星途的销量分别为28599辆、15971辆、3940辆。不过,自主高端品牌普遍缺乏爆款车型。

总体来看,自主品牌中,吉利、长城、长安三大品牌的产品数量和爆款车型数量都远超其他品牌。不过,整个自主品牌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在车型换代、各级别车型划分方面尚不如合资、豪华品牌那么清晰,同时爆款车型也较少,且主要集中在SUV领域。

合资品牌寸土必争

与自主品牌不同,销量排名前10的合资车企中,产品数量的差异没有那么大。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的燃油车数量分别为13款、11款,在众多合资车企中处于领先位置。其余如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上汽通用别克和雪佛兰,车型数量均在8-12款之间。北京现代的车型燃油车数量为14款,但由于缺乏爆款车型,总销量仍低于一汽丰田、东风本田等竞争对手。

与自主品牌的爆款车型集中在SUV领域不同,合资车企的最畅销车型多是轿车。除上汽通用雪佛兰、北京现代外,上述几家车企均至少有一款月均销量在1万辆以上的轿车车型。1-4月份最畅销的10款轿车中,除吉利帝豪外,均为合资品牌车型。

合资品牌车型数量

按照月均销量超过5000辆的标准来看,以上合资车企至少有3款以上爆款车型。其中,一汽-大众拥有数量最多的爆款车型,为6款;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别克为5款;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为4款,一汽丰田、东风本田均为3款;北京现代、长安马自达则仅为1款。

总销量上,1-4月份,合资车企销量排名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一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广汽丰田、北京现代,这与各车企的总车型数量、爆款车型数量排名保持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大众、丰田、本田这些品牌在中国均拥有两家实力较为均衡的合资企业,随着产品布局的日益完善,同一品牌两家车企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上汽大众、一汽-大众近几年接连推出了数款SUV车型,如上汽大众的途岳、途铠,一汽-大众的探影、探岳、探歌。广汽丰田推出了与一汽丰田荣放对峙的威兰达;一汽丰田推出B+级轿车亚洲龙,与广汽丰田凯美瑞在定位上有不小重叠;广汽本田则推出东风本田CR-V的竞品车型皓影。

总体来看,合资品牌的车型已经涵盖大多数主流市场,未来要想取得销量的增长,将主要依靠爆款车型的销量提升。

豪华品牌三足鼎立

排名前10位的合资品牌中,各车企产品数量差距并不明显。而在豪华品牌中,德系豪华车三强BBA则占据了近七成的市场份额,产品数量、爆款车型数量拥有绝对优势。奔驰、宝马、奥迪三个品牌(含进口车)的燃油车总数量为30款、29款、28款,加上福建奔驰3款商务车,奔驰的总车款数已经达到34款。

豪华品牌车型数量

豪华品牌之所以拥有比头部自主品牌、合资品牌更多的车型,主要是因为有很多体现个性化的小众车型。奔驰、宝马、奥迪旗下分别有AMG、M、RS部门,主要生产性能车。例如,奔驰旗下拥有12款AMG系列车型,宝马则有9款M系列车型、奥迪则有13款RS(S)车型。其中北京奔驰在2019年11月份推出了A级 AMG车型,奔驰也成为首个对高性能车型进行国产的豪华品牌。此外,这些豪华品牌分别拥有数款轿跑车型。

其余几家豪华车企中,按照2019年的销量规模来排序,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沃尔沃、捷豹路虎、林肯、英菲尼迪、讴歌的车款数量分别为8款、11款、7款、12款、7款、8款、5款。除了实际上包括两个品牌的捷豹路虎,雷克萨斯的车型数量最多,该品牌在今年1-4月份市场表现也更加优秀。

这些品牌中,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沃尔沃、捷豹路虎的产品已经基本覆盖主流市场。林肯、英菲尼迪、讴歌在产品上仍需完善,在销量上也比较靠后。今年4月,雷克萨斯品牌在华累计售出为2.3万辆,在豪华品牌第二阵营中领先,同期,凯迪拉克销量为1.62万辆,沃尔沃销量为1.47万 辆,分别位于第二位、第三位。

爆款车型方面,今年1-4月份,只有奔驰、宝马、奥迪有月均销量超越5000辆的车型,分别有3款、4款、4款。其中奔驰E级成为最畅销豪华轿车,1-4月总销量为4.24万辆;奥迪Q5L成为最畅销豪华SUV,总销量为3.5万辆。

在所有豪华品牌中,奔驰、宝马、奥迪之间的竞争向来引人关注。此外,凯迪拉克、雷克萨斯之间的竞争也同样激烈。2019年,车型数量更少的凯迪拉克在总销量上超越了雷克萨斯。今年1-4月份,雷克萨斯则暂时处于领先位置,总销量为5.6万辆,同期凯迪拉克销量为4.4万辆。不过,自去年11月份至今,凯迪拉克接连推出了CT5、CT4两款轿车,产品布局日益完善。今年谁将成为豪华品牌第二阵营的老大,仍有不小悬念。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