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用车技巧 - 正文

"发动机启停"受欢迎吗? 其实没那么糟糕

来源:汽车点评网 2016-01-08 09:4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发动机启停,这功能早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但这又是一个极有争议的功能。从消费者角度看,很多人认为频繁熄火启动会影响车辆寿命;而在车企角度,他们认为这配置就是未来的趋势。

汽车点评网1月8日报道 发动机启停,这功能早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就是指车子在拥堵、等红绿灯下会自动熄火,以达到省油的目的。现实生活中也有例子,比如很多公交车司机在等红灯时也会熄火等待。

但这又是一个极有争议的功能,从消费者角度看,很多人认为频繁熄火启动会影响车辆寿命;而在车企角度,他们认为这配置就是未来的趋势,甚至像马自达、别克、雪佛兰等部分车型已全系标配发动机启停功能。那么时至今日,有多少人认可这项配置?笔者抱着好奇心,做了一项调查。

笔者从微信朋友圈挑选了68个人进行调查,他们从事各行各业,男女比例约为7:3,有车族和无车族的比例约为2:1。他们当中的64.7%处20-30岁之间,恰好为主流购车群体年龄段。最终结果为61.76%喜欢发动机启停,剩下的38.24%则不认可这项配置。

大部分网友觉得发动机启停确实能省油,不仅减少发动机积碳的存在,还因节能减排为国家做贡献。但还有一部分人并不了解发动机启停,误当做“发动机一键启动”,因此笔者收集到一些类似“方便快捷”、“不用掏钥匙”等回复,汗!真希望车企们做好宣传工作。

至于少部分反对派,他们则觉得启停有明显顿挫感、缩短发动机寿命、影响安全性(不由人控制)等理由。总之,他们认为这是一项不可靠的、鸡肋的功能,那么事实是如何的呢?

有人认为,启停功能就是简单修改下车载电脑的程序,让它“指导”车辆堵车时熄火。也有人以为,启停功能仅仅是加一个启动机而已。

但事实上,车企为装备启停功能的车辆增加了至少10种元件,以别克的为例:

1、增加AGM蓄电池

2、增加RVC功能,作用是时刻调整电池电压,电压自动充放,降低油耗。

3、增加一个启动机(35万次寿命)。

4、增加变速箱空档传感器

5、增加双向曲轴位置传感器

6、增加变速箱内油压传感器

7、增加刹车真空泵传感器

8、增加车箱引擎盖传感器(防危险)

9、增加EBS电池健康传感器

10、增加电池稳压模块

11、增加空调热度传感器

由此看出,启停系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由于蓄电池跟不带启停功能的车子不同,所以不必担心缩短车内电池的寿命。而对发动机本身的损耗,其实可忽略不计。因此,取决于起停功能的寿命就看启动机了。

那么,35万次是什么概念呢?笔者曾经在上下班期间驾驶一辆带有启停功能的车,路程长达10公里,有36个红绿灯。但一天下来,车子共熄火启动34次。如果按这34次/天的数值来算,车子要开28年才能损坏启动机。由此看出,一个专用启动机没你想象中那么脆弱。

有人感觉打开启停功能后,车子有明显抖动。但事实上,抖动程度和是否装配启停没有联系,而决定于车子本身。

如果一辆车在发动那一刻,车内震动很小,那么配备启停功能也会一样。只不过我们平时在发动汽车时,把精力集中在拧钥匙或者按发动按钮了,所以没过多感受车子那一刻震动。

所以,如果一款车的启动本来就有明显抖动,那它配备发动机启停的车款也如此。所以打算购买启停功能汽车的朋友们,请注意这点。

对于没开过启停功能汽车的人来说,他们多以为只要车子一停,就会马上熄火。实际上,系统也没那么简单和刻板。启停发展到今天已走过了半个世纪(最早出现在丰田皇冠),车企们对它们的逻辑不断进行修改,今天已没那么弱智了。

现在不少配备这项功能的车,若车速像步行一样蠕动,无论如何车子都不会自动熄火。因此,即使您上下班是低速停停走走,也不必担心启停功能会烦你。

此外,某些启停技术比较聪明的车,能通过感知您的刹车力度来决定是否熄火。比如您的脚只是轻踩刹车踏板,即使车子停下来了,也不会熄火。如果你深踩刹车直至停车,启停就会生效。这么看来,启停实际上是可以人为操作的。

写在最后:由此可见,发动机启停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也没有明显缩短发动机寿命,难怪越来越多人接受了这项配置。虽然或多或少有一些顿挫感,但只要不太明显,驾驶员便会逐渐习惯。

但值得注意的是,启停是否舒适和平顺,与车子的价格、档次没有必然联系。很多高级轿车的启停顿挫感比廉价家用车的还强,因为不是所有车企都擅长弄这个。所以,如果您也想买一辆配备启停功能的车,笔者强烈建议一定要亲自到店里体验,否则买了之后就会变成鸡肋。

此外,启停不适用于所有人。比如经常跑高速、极少遇到等红灯的人,就不必要买啦。而且普通上下班拥堵也不适用,因为低速蠕动下启停是不会熄火的。所以,除非您出行每天都会面对很多红绿灯路口,启停才会派上大用场。

询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