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汽车评论 - 正文

俄罗斯或限制制裁国品牌车 中国车企能否受惠

来源:腾讯汽车 作者:丁华杰 2014-08-19 16:48:3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俄罗斯或限制制裁国品牌车 中国车企能否受惠,  俄罗斯《消息报》援引俄国家杜马宪法立法和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席瓦迪姆·索洛维约夫的话称,目前正在起草一份修改法案,其中建议国家政府机构禁止采购制裁国所有品牌汽车。本次法案禁止包括外国品牌汽车,也包括在俄罗斯组装的外国品牌汽车。  如果上述法案确立,意味为正在对俄罗斯制裁的日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都会退出俄罗斯汽车市场,这些汽车制造商退出后的市

俄罗斯《消息报》援引俄国家杜马宪法立法和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席瓦迪姆·索洛维约夫的话称,目前正在起草一份修改法案,其中建议国家政府机构禁止采购制裁国所有品牌汽车。本次法案禁止包括外国品牌汽车,也包括在俄罗斯组装的外国品牌汽车。

如果上述法案确立,意味为正在对俄罗斯制裁的日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都会退出俄罗斯汽车市场,这些汽车制造商退出后的市场空白,是不是给中国汽车制造商带来更多机会?

我们首先回顾一下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基本情况,数据显示,2013年,俄罗斯市场上轻型车累计售出2,777,447辆,而2012年为2,938,789辆,同比下降5.49%,这个市场额度排在欧洲的第二位,仅次于德国的全年销量2,952,431辆,高于排在第三位英国的2,264,737辆和第四位法国的1,790,473辆。

中国汽车制造商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属于什么样的量级呢,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力帆在俄罗斯销量为27,467辆,在2012年20,544辆的基础上,同比攀升33.7%。吉利累计在俄罗斯销售了27,263辆汽车,仅次于力帆,2012年为13,757辆,同比激增55.2%。长城全年销量从14,373辆同比提升39%至19,954辆。奇瑞全年销量从19,127辆同比提升4%至19,855辆。一汽全年销量从560辆同比暴涨7.64倍至4,838辆。从上述的中国汽车制造商以及俄罗斯全年销量来看,销量最多的汽车制造商约占据1%的市场份额,并非主流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有什么样的利好信息?

第一、“禁止制裁国品牌车”有没有可能成行?

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当下“建议国家政府机构禁止采购制裁国所有品牌汽车”,是否能够真正的实施,还是仅仅为了针对制裁国进行的短时期的政策,并且这个政策仅仅是计划中的事情,是威吓一下就结束了,还是说目前正在走流程,这些问题决定了基本的意义所在。

这些国家制裁俄罗斯经济的原因是“乌克兰问题”,乌克兰问题能否持久,或者有没有改善的余地,如果改善之后,这些制裁什么时间会取消?取消之后这些政策又会怎么变更,这些问题联合起来决定了,当下的政策留下空白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的解决进度也决定了未来这个政策利好实行的期限。

所以,如果这些制裁俄罗斯的国家持续在制裁力度上进行强化,想必这个政策能够实行,不过实行长久,笔者认为可能性不大,除非各方都吵着及其恶劣的事态进一步发展。

第二、若禁止诸多品牌车会有多大市场空白?

笔者查询了一些数据,并没有确切的市场车系份额,且一些数据都属于比较旧,是前几年的数据,因为车市这几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意味着这些是数据未必能够代表当下的俄罗斯汽车市场,不过相对应来讲,包括日本汽车制造商、美国汽车制造商的退出,退出了一块较大的市场份额。

目前制裁国几个比较主流的汽车制造商2013年销量情况,其中雪佛兰销售了17.3,大众销售了15.6万辆,丰田销售了15.5万辆,日产销售了14.6万辆,福特销售了10.6万辆,斯柯达销售了8.7万辆,如果政策开始实施,上述这些销量清零了,整个市场的空白还是蛮大的,尤其是随着日本车系的退出,处在同一竞争平台的车系自然受益最大。

不过,论述到受益情况,除了本土市场之外,韩国的欺压销售了19.8万辆,现代销售了18.1万辆,这些是最大的赢家,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正如我们列出来的销量数据,相比这些销量少了一个数量级,所以,笔者担心的情况是,即便这些车系都退出了俄罗斯市场,中国车系与韩国车系竞争的过程中,谁将获益?至少,目前竞争格局上来看,中国几家汽车制造商的销售数量累加一起也赶不上一家韩国汽车制造商,所以,当下的市场空白,能够给予中国汽车制造商带来的额度,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第三、自主汽车制造商应“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有市场需求,肯定要去争取,这是中国汽车制造商今年新增四家进入俄罗斯的主要原因,包括一些新建工厂,2013年11月,江淮汽车宣布SUV型瑞风S5汽车将在俄罗斯汽车工厂进行生产。2014年7月,长城汽车发布公告称,将在最大出口市场俄罗斯投资32亿建厂。

今年早些时候,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日前下令,禁止该国政府机构采购俄罗斯国外生产的汽车及机械设备,从而力挺本土制造商,这里面包括在俄罗斯投产、且本土研发超出一定比例的企业,这可能是多家自主汽车制造商前往俄罗斯设厂的主要原因吧。

相对应来讲,我们看到了一个端倪,就是俄罗斯汽车政策的主要方面,还是让俄罗斯本土研发、自主汽车占据更多的有利位置,这些方面的支持力度可能比中国的公车采购等方面力度还要大,这些本身来讲可能是中国汽车制造商不利的方面之一。

整体来讲,笔者对待自主汽车制造商进军俄罗斯汽车市场的态度,仍然秉持着强化质量与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仍然是第一要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相应的市场可以发掘,能够做到进可供、退可守,这样的情况及不浪费相应的政策资源,同时也不至于过度浪费自己的投资。

当然,秉持着发展自主汽车的红心,从好的结果去拼抢,从最坏的情况去准备,如果俄罗斯市场能够给予自主汽车制造商带来一个提升,甚至可能将中国自主汽车制造商的销量级别提升一个数量级,这些都是最好的结果,如果不能,通过在这个市场充分竞争和发展,对于中国汽车制造商来讲,终归是个不错的发展路径,也希望多方能够尽力在这个市场上脱掉此前不给力的帽子,给自己带来一个广阔的发展。

询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