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新政规定,今后消费者购买二手车,可以要求第三方进行鉴定并出具报告。在采访中,很多消费者都对此充满期待,希望通过规范有效解决二手车“报价虚高”的状况。但与此同时,很多业内人士也表示,《规范》并不是强制实施,只是参照执行,对市场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据了解,目前的二手车交易大多是“一锤子买卖”,二手车买卖就是车商与车主之间的交易,只要车辆和价格能使双方都满意就成交。一位多年从事二手车交易的经销商表示,“每辆车根据车况不同、年限不同、新旧程度不同,‘一车一价’,没有可比性。想要保证利润,我们肯定不会主动评估,如果消费者坚持要评估报告,就必须自己找到第三方认证机构,自愿承担评估费用,个人买车几乎没人愿意花费一笔钱去专门评估。”
在花乡二手车交易市场,正在选购的市民表示,“现在4S店或者普通汽修厂翻新水平相当高,想要细致地评估花费至少上千元,而且仅凭一张纸也不敢保证以后就万无一失。就算有评估报告也不能保证完全没有水分,所以意义不大。”记者走访二手车市场发现,目前很少有二手车交易时出示《二手车技术状况表》,大多交易暂时还是维持原状。
《规范》出台后,消费者在出手或购买二手车时将多一层保障。虽然不是强制性要求,但二手车行业有了正规的行业规范标准,开始向统一化、正规化发展。
对新规的出台,很多消费者依然表示担心。一些网友表示,二手车评估都是人为操作的,不排除一些人为因素影响评估结果。同时,评估机构不同,评估人员水平不一,同一辆车评估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偏差。而且,费用若由销售商出,其为了利润,这笔费用最终还会转嫁给消费者。第三方评估机构由谁来监管也没有明文规定,一旦缺乏监管,消费者照样吃哑巴亏。很多业内人士也坦言,由于《规范》并不是强制实施,只是参照执行,而且第三方鉴定机构如何严格执行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新政的推行要想取得实效还需要相当一个过程。
一针见血:强制性规定的出台才是真正的拨云见日。
询价信息已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