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汽车评论 - 正文

日子越来越难过 汽车企业将遭遇躲不过的劫数

来源:腾讯汽车 2014-03-19 09:1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日子越来越难过 汽车企业将遭遇躲不过的劫数,虽然诸多汽车企业今年侥幸躲过了“3·15劫”,但从现在开始,日子越来越难过是它们躲不过的劫数。这里说的“日子难过”,不仅是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平均盈利水平在下降,更因为之前汽车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享受到的诸多政策红利会逐渐消失。国家发改委开始对汽车配件纵向垄断案做的外围调查,就是具体表现之一。所谓“纵向垄断”,其学术上的定义是“在同一产业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

虽然诸多汽车企业今年侥幸躲过了“3·15劫”,但从现在开始,日子越来越难过是它们躲不过的劫数。

这里说的“日子难过”,不仅是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平均盈利水平在下降,更因为之前汽车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享受到的诸多政策红利会逐渐消失。国家发改委开始对汽车配件纵向垄断案做的外围调查,就是具体表现之一。

所谓“纵向垄断”,其学术上的定义是“在同一产业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不同经济层次、没有直接竞争关系但是有买卖关系的经营者,通过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达成的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在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纵向垄断最突出地存在于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之间,其具体表现是汽车企业单方面规定经销商只能从他那儿进货,从而可以赚取超额利润。而这种超额利润最终必将转嫁给消费者,这就是会出现类似“车钥匙丢了,到4S店配钥匙得花2700元,但在汽配城,100元就能搞定”的怪现象的原因。

与大伙儿通常关注的垄断行为不同,汽车企业对经销商的纵向垄断由于涉及面不逛,而不为人关注。而且这种垄断在欧美国家的车市上是不存在的。这种中国特色纵向垄断,是由于国家部委出台的法规导致的——上述报道中提到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部门规章的形式赋予了汽车企业对经销商的纵向垄断资格——所以对它的处理也很尴尬:调查它吧,这种行为是合法的;不调查它吧,确确实实显失公平。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我国汽车产业管理政策,如它的正式名称暗示的那样,其核心原则是品牌授权,换言之,它确立的是以生产企业为主导的市场体系。这或许不能称之为错,但问题在于它并没有给经销商以限定和监督汽车企业的权力,从而导致无法维护和保障经销商的诉求和权益。

具体而言,由于汽车经销商无法有效地制衡汽车企业,导致前者无论是建店规模及标准、库存管理,还是服务范围、网络布局,乃至于人员任命等作为经营主体本应拥有的权力,都被后者控制着,从而在客观上在汽车流通领域形成了一个须由汽车生产企业审批认可的“准行政管理机制”,造成了汽车企业与经销商之间权力与义务的失衡。在汽车配件这个具体业务领域上的表现是,汽车企业可以指定经销商的进货渠道、价格等,提高了后者的成本;经销商只能将高昂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身上,而这会加重消费者的用车成本和负担;高收费已导致大量客户在车辆保修期结束后便从4S店体系流失,这反过来又加剧了4S店的经营困境。其他渠道,如汽修厂、快修店、路边摊等,一方面是充斥着许多假冒伪劣产品,另一方面是不清楚具体的技术参数等,难以获得同等质量的配件,因此也经常出现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

虽然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在既得利益集团的游说下,《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自2005年实施以来一直都被炮轰,却从未正式启动修订工作。也正是在它的保护下,汽车企业通过纵向垄断地位获得了大量利润。不过,由于它的整体制定思路——调以准入控制替代竞争——是与我国未来改革方向相悖的,因此,在新一届政府执政之后,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修改自然就被提上议事日程。而且,这一回是要动真格的了。对它的修改,肯定会削减汽车企业的收益,对后者来说,不亚于一场“劫难”。

但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因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不停地向前推进,在不断地深化,此前强调准入、抑制竞争的产业管理思路和由此派生出的产业管理政策,肯定会被舍弃。不论是这次谈及的纵向垄断问题,还是之前炒得沸沸扬扬的整车合资企业股比限制问题,都会一一修订。由这些保护政策带来的红利,将会被逐个被从汽车企业中剥离出去,只是时间问题。正是从这个角度,我把本文的标题定为“汽车企业遭遇躲不过的劫数”。

最后多说一句,即便修订后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会像欧美国家那样取消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准入限制,要求生产企业一视同仁地与其授权经销商和独立维修商分享相关技术信息,也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一定可以立刻享受到性价比更高的汽车零部件与服务。可以想见,一旦如此规定,市场上会在不短的时间里出现鱼龙混杂的问题,肯定会有许多4S店贪图利益而以次充好,坑害用户。这种局面,我以为一定会出现,而且我估计在讨论修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过程中,会有人以此为理由阻碍对它进行修改。如果真的出现这种局面,请大家保持冷静,这并不是修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导致的问题,而是配套措施——如工商部门的检测,如汽车生产企业的抽查,又如法律制定不够严格使不法商户的违法成本较低等——未能到位导致的问题。

询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