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汽车评论 - 正文

崩塌会来的比想象的快更多

来源:腾讯汽车 作者:宫涛 2014-02-17 07:3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崩塌会来的比想象的快更多,  新年新气象,说点危言耸听。周一下午5点,有位记者在朋友圈里发消息“杨嵩调任日产北美”,消息的末尾说“详情请关注下周一本报汽车周刊”。大约20分钟后,多个汽车微信公共帐号发布出这个事情的详文。第二天,也就是周二,各大主流汽车媒体都发出了求证、详文和分析。(不在汽车圈的朋友,我说一下这个事情本身,它的重要级别和不可能性,大约相当于说“广东省省长调任世界银行”

新年新气象,说点危言耸听。

周一下午5点,有位记者在朋友圈里发消息“杨嵩调任日产北美”,消息的末尾说“详情请关注下周一本报汽车周刊”。大约20分钟后,多个汽车微信公共帐号发布出这个事情的详文。第二天,也就是周二,各大主流汽车媒体都发出了求证、详文和分析。

(不在汽车圈的朋友,我说一下这个事情本身,它的重要级别和不可能性,大约相当于说“广东省省长调任世界银行”。)

回到故事本身,我在周二和周三,在微信群里,看到多个关于此事的分析,它们全部来自微信公共帐号。其中一位业内老前辈主持的一份发行量不是很大的媒体,在订阅号上做的综述稿,反而是我觉得最好的稿子之一。

那些纷至沓来的稿子,是一个个记者,以纸笔为刀剑,以微信为战场,以阅历经验为功夫,以全体同行(企业、行业、媒体)为评委,高调出手,同台PK。

这一台,再也不是在某几个网站上,某些报纸上,某个传播监测报告里。这一台,从事件爆发,就在微信里豁然展开,不需要任何人的引导,一个个笔墨英雄昂然登场。

回想自己刚出道时,遇到突发事件,是如何选题、分题、约稿、约访,专题用哪个模版,怎样快速搭建,快速迭代,分批次丰富,到最终成型一个丰富全面的专题,第二天第三天如何大更新和小更新。

突然很虚幻。

没用了。

往上看。“详情请关注下周一本报汽车周刊”,这,还有多少空间?

身为网媒的一员如果对报纸指指点点,恐怕不太道义。所以咱们得把这事的性质深挖一下:

在手机上看过了这些报道后,还会去什么地方再看一遍吗?

少。

网站不例外。

再讲另一个事情。

一个朋友做汽车网站,反省说,现在这帮用户一年来我这里一次,他买车时来一下,买完车就跑了。我得做个移动端,移动端上给他很多他无法拒绝的服务,移动端他拿在手上,从一年来一次,变到每天都来好几次。

不谋而合,PC端做专业,移动端做影响力。

所以这世界是怎么变化了?如果我们的用户从“一年来一次”变成“每天来几次”,这里突增的力量就像班纳博士变成绿巨人浩克,原有的衣服会撑成破烂儿。而事实上这个世界已经变成浩克了,如果我们身上的衣服还完好无损,那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如果看到用户来多了,高兴吗?高兴不起来。

报纸传统的节奏是周刊,一年52期,就这么多。拿这样的人力储备和做事节奏应对“用户每天来几次”,没有可能性。52期的报纸也许读者看到的每一期都能看到好稿子,每天来几次的媒体那么读者几乎每次都能看到烂稿子。

烂稿子关乎报人的尊严,人要脸。

网站不例外。

然后是媒体。

汽车媒体狠狠的火爆,也不过是十年的时间。当早期“教育市场”的使命达成,当行业洗牌将资源聚拢到巨头,当消费者成熟度提升,广告收入的下降是可以预期的。厂家对媒体的要求从品牌投放到销售线索,不管是谁第一个跳出来,都是历史的必然。据说2013年报业的广告下降了30%,一说40%,假设它是真的,下一个下降的领域是谁?我们已经见过这样的行业了,那么之后怎么办?销售线索只有有数的几个巨头能做到,下一轮大洗牌为期不远。对于商业媒体来说,广告收入的下降就是它们的生死问题。

危言曰:信息的传播模式改变了,用户访问轨迹改变了,生死问题凸显了。有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能看清未来的趋势,但很少人能判断它到来的节奏。旧有格局从未稳固过,它已经遭受一轮又一轮的冲击,有的冲击只会造成一些小裂缝,但后面的冲击来的一次比一次快,崩塌会来的比想象的要快得多。

询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