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热点推荐 - 正文

广汽本田收购本田中国的逻辑

来源:盖世汽车网 2018-05-22 14:01:5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广汽本田收购本田中国的逻辑)

如果不熟悉本田在中国的合资体制,很可能被以下新闻绕晕。5月17日本田技研将持有的本田中国的股份,出售给广汽本田。后者去年年底和今年1月份继收购了东风和广汽手中的本田中国股份之后,完成了对本田中国的全资控股。不过,交割要在8月份才能彻底完成,之前要经过监管部门审批。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本田中国的特殊安排。它并非本田技研在中国的派出机构,也非两家合资公司(广本、东本)的指导机构,而是专门用于对外出口的公司。换言之,本田中国没有为中国市场生产汽车的资质。这在合资企业中是独特的存在。

本田中国注册资金8200万美元四大出资方:本田技研(占股55%)、本田技研(中国)投资公司(占股10%)、广汽集团(25%)、东风(10%)。现在经过一番财务操作后,广汽本田拿到了本田中国的全部资产,可以将对外转为对内。鉴于发改委已经事实上冻结了燃油车新建产能的审批,广本花了远低于新建生产线的代价,就能为生产安排紧张异常的广本增加5万辆以上的产能(不考虑改造潜力)。而且,本田中国的管理方式、人才机制都与广本一脉相承,广本接手不存在企业文化隔阂的问题。


本田中国的业务是整车出口和KD零件出口,市场指向一开始是欧洲。2011年之后,逐渐转向加拿大和墨西哥。本田海外产能不再匮乏,本田中国存在的价值被削弱。耐人寻味的是,当初为什么要成立这么个代工厂,又为什么亏损了多年还不及时止损、关停并转。

本田中国在2003年成立,筹备是在2002年。而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WTO。根据WTO给予外国公司国民待遇的精神,当时普遍预测,经过几年的保护期之后,将废除外资股比不超过50%的政策限制。本田灵机一动,于第二年火速成立这么一个两头在外的代工厂。

当初因为全部出口不在国内销售,所以成功规避了当时的政策限制,本田技研当上这家独特合资公司的大股东。按照本田的如意算盘,一旦合资股比政策放开,不用再走申请审批这些繁琐的程序,本田控股的本田中国直接就可以开展国内业务。

没想到一等就是15年,工信部在年初发了一个“稳步推进”合资股比放开的文件。几家股东坐下来一合计,恐怕要八年之久(为什么是这个不公开的时间表,当时有吹风)。正好当时一度接近签约的特斯拉独资项目搁浅,政策放松预期更不乐观。这时候保留本田中国这个公司,意义不是很大了。

而且外资发现,8.15汇改之后,监管机构全面收紧了资本外流,甚至有一段时间围追堵截,到了不顾吃相的地步。在人民币汇率回升之后,表面上有所放松,但实际上仍然很难将资金汇往国外,日企因此普遍对追加投入非常谨慎了。日企因此掀起一股撤出中国的风潮,但只限于白电、电子企业,尚未波及到汽车行业。事实上,在全世界范围内,日本家电、电子企业全球大收缩,正是拜中企日益强劲的全球竞争力所赐。

日本资本进一步集中于汽车行业,这也是明显的大趋势。对于汽车企业来说,现在绝对谈不到撤出中国的问题。因为政策和关税壁垒更高,销售和生产都要贴近市场的原则,在汽车行业中简直是铁律。

既然不想追加投入,又迫于广汽本田的产能紧张,改变本田中国的所有权关系,出售一些非核心资产,成为同时解决两个问题的同一把钥匙。而且,本田技研仍然拥有广汽本田50%股份,资产转移给后者,本田技研仍然可以分享其中50%的资产收益,引发的振荡要小得多。

在今年4月份,官方宣告废除合资股比。尴尬的是,本田中国的股权置换已经“舟行半渡”,无法回头了。4月17日,时间表出台。2022年取消全部限制,意味着过渡期是5年,而非几个月前估算的8年。本田的决策没有受到根本性影响。

这几个月发生的一系列黑天鹅事件,虽然抬高了一些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但本田技研去年决策的基础还在,因此继续推进就成为合理选择。

当前还未明朗的是,这部分新增产能是否会划拨给讴歌专属。这一悬念何时揭晓,恐怕取决于广汽本田对讴歌国产化前景的评估。

询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