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热点推荐 - 正文

奥迪中国高管齐聚上海车展 共话品牌转型与市场战略

来源:汽车之家 2025-04-27 14:18:2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奥迪中国高管齐聚上海车展 共话品牌转型与市场战略)

汽车之家 行业 2025年4月23日中午,奥迪中国在上海车展期间举办了一场高规格的联合媒体群访活动。奥迪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销售及市场董事石柏涛(Marco Schubert)携奥迪中国及两大合资公司高管团队共同出席,就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产品规划、品牌定位等话题与媒体进行了深入交流。

石柏涛在开场致辞中难掩重返中国的激动之情。这位曾在中国工作生活四年的奥迪高管坦言,时隔四年再次回到中国,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中国市场变化之快超出预期。"2021年时,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现在中国新能源车月销量占比能达到50%。"他表示,中国不仅是奥迪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更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风向标。面对如此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奥迪将在2025年展开史上最强的产品攻势,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7款全新车型

战略布局:产品、技术与本土化

当被问及重返中国的工作重点时,石柏涛给出了三个明确方向:首先是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对奥迪新产品的真实反馈;其次是向中国本土竞争对手学习;第三是规划未来更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组合。他强调,奥迪与一汽、上汽两大合作伙伴虽然各有特色,但共同目标都是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我们坚信1+1可以大于2,这不仅适用于合资企业之间,也适用于合资企业与奥迪总部之间的协作。"

石柏涛(Marco Schubert),奥迪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销售及市场董事

针对中国豪华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奥迪高管团队展现出充分的战略定力。石柏涛认为,奥迪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体现在卓越的设计能力上,这是品牌历久弥新的关键。其次,奥迪拥有行业领先的研发实力,特别是在智能驾驶辅助技术方面将会有重大突破。

曾慧芳(Katy Tsang),奥迪中国销售及市场营销执行副总裁

此外,奥迪遍布全国的销售服务网络也是重要优势。曾慧芳补充道,奥迪在中国市场实施的双品牌战略正在显现成效——经典的四环品牌继续巩固传统豪华车市场地位,而全新的AUDI品牌则专注于吸引追求科技感的年轻消费群体。

品牌重塑:豪华基因与年轻化转型

关于豪华品牌如何在中国市场保持竞争力的话题,奥迪高管们给出了多维度的思考。石柏涛从产品层面阐述,奥迪的豪华基因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从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体验,到精心挑选的内饰材质,再到不容妥协的安全标准。曾慧芳则从品牌建设角度指出,当今中国豪华车消费者不仅看重产品功能,更注重品牌能否与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共鸣。为此,奥迪正在加大在社交媒体等数字化渠道的投入,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品牌故事。

上汽奥迪A5L

电动化战略:安全与性能并重

在电动化转型方面,奥迪展现出德国车企特有的严谨态度。石柏涛坦言,电动车时代消费者依然关注传统性能指标,比如加速表现,但更需要重视的是电池循环价值和安全性能。李凤刚特别强调,奥迪在电池安全标准上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很多设计看似"过度",实则是出于对消费者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正是奥迪品牌百年来的立身之本。

施鹏泽(Stefan Poetzl),上汽奥迪营销事业总经理

用户运营:数字化时代的年轻化沟通

面对中国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奥迪正在积极调整沟通策略。施鹏泽介绍,成立仅四年的上汽奥迪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通过数字化手段与年轻用户建立深度连接。全新推出的AUDI E5 Sportback就是专为中国年轻精英打造的产品,既传承了奥迪的豪华基因,又融入了前沿的智能科技。谢施奇补充说,上汽奥迪正在构建全新的用户运营体系,通过APP等数字化平台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验。

协同发展:内部竞争与合作共赢

当谈及一汽奥迪与上汽奥迪的协同发展时,施鹏泽表示,适度的内部竞争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但更重要的是在奥迪品牌整体框架下形成合力。目前,两大合资企业已经在技术研发、渠道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提升奥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结语:以竞争驱动创新

整场采访中,奥迪高管们反复强调一个核心理念: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真正理解并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石柏涛最后总结道:"中国市场充满挑战,但这正是奥迪所期待的。我们相信,只有通过充分竞争,才能为消费者带来最好的产品和服务。"随着新一轮产品攻势的展开,奥迪这个百年豪华品牌正在中国市场开启新的篇章。(文/汽车之家 黄正桥)

询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新能源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