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热点推荐 - 正文

2022年大事记 | 小米汽车:持续加码产业链、造车团队超1800人

来源:盖世汽车 2023-01-27 15:40: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022年大事记 | 小米汽车:持续加码产业链、造车团队超1800人)

为了实现2024年正式量产的目标,小米2022年仍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着其造车计划。近日,盖世汽车针对重点车企及零部件企业进行年终盘点,此篇就带您回顾小米汽车2022年发生的那些大事儿!

小米造车业务新进展:团队人数已超1800

久违的小米造车进展,随着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又有了新消息。

财报显示,小米第三季度对包括汽车在内的创新业务投入费用高达8.29亿元,占总研发支出的20%。据悉,这也是本季研发费用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片来源:小米集团

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小米在造车业务上的总投入为18.6亿元。同时据小米集团副总裁、CFO林世伟称,随着发布日期逐渐临近,小米对汽车业务的投入将会继续增加。目前,小米造车团队规模已达1800人,接下来将持续加大资本支出与员工投资。

传小米与北汽集团商谈合作生产电动汽车

2022年8月,据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正与北汽集团商谈合作生产电动汽车的事宜。小米正努力履行在2024年前自主生产汽车的承诺。

知情人士表示,小米在获得独立造车资质方面遭遇延误,因此该公司正着眼于在生产方面寻求合作。小米和北汽正在探索不同的选择,包括小米收购北京现代第二工厂的股份。该工厂具备在中国生产汽车所需的全部许可。

知情人士还透露,若小米与北汽达成合作,也可能会由北汽旗下电动汽车品牌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带有小米品牌名称的汽车。虽然北京现代第二工厂需要进行大规模升级才能生产电动汽车,但北汽蓝谷的产能可以用来生产小米和北汽合作的汽车。

上述消息爆出后不久,又有相关消息人事透露,小米大概率不会收购北汽的工厂,并且无意采用代工的模式生产,而是会自建工厂。

2021年11月,小米汽车总部基地落户北京亦庄,并分两期建设累计年产量达30万辆的整车工厂;一期计划在2022年4月开工,二期项目计划在2024年3月开工,小米首辆汽车将会在2024年下线并实现量产。

雷军:小米自动驾驶团队已超500人,首期将投放140多辆测试车

2022年8月11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首度公开了小米自动驾驶的最新研发进展。据悉,小米已经组建了超过500人的精英团队,并制定了全栈自研算法的技术战略,目标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第一期小米将投入超过140辆自动驾驶测试车,陆续在全国进行研发验证工作。

自动泊车入位+机械臂自动充电, 图片来源:雷军公众号

雷军透露,小米在进军汽车行业之初,就制定了全栈自研算法的技术布局战略,覆盖感知预测、高精定位、决策规划等自动驾驶核心技术领域,并决定自建全自研数据闭环系统,高效驱动核心算法及产品功能迭代,目前已取得了不少进展。

雷军表示,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规划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并积极招募行业顶尖人才。目前的500多人精英团队,也包括了此前通过全资收购深动科技获取的人才,整体涵盖自动驾驶硬件、感知规控算法、高精定位等领域的50位顶级专家。

小米造车新动作,瞄准车芯和动力系统

自2021年3月官宣造车以来,小米在汽车领域动作频频,先后在智能驾驶、车载芯片、动力电池等众多汽车产业核心技术领域进行投资。2022年6月,小米系再入股两家上游企业。

企查查APP显示,6月28日,深圳芯能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为股东。

据悉,深圳芯能成立于2013年,法定代表人为刘杰,注册资本1986.97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软件产品的研发、设计等。

事实上,小米早已对深圳芯能有所关注。2022年4月底,小米产投部就独家参与了深圳芯能的近亿元C+轮融资。该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强深圳芯能的研发投入,尤其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类产品的开发,提升公司技术水平;补充营运资本,扩大业务规模;投建固定资产,夯实整体实力。

此外,深圳市中驱电机有限公司日前也发生工商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杨帅变更为匡纲要。新增小米关联公司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股东,持股9%。

在动力电池领域,小米已经投资了赣锋锂电、蜂巢能源、中航锂电、卫蓝新能源等多家电池企业,此次投资中驱电机,是将目光放在了更为上游且更核心的动力系统板块。

传小米汽车第二工厂将落户上海

2022年5月,国内多家媒体报道称小米汽车第二工厂将落户上海。此信息的判断依据有如下两点,一是小米汽车官方招聘的办公地址注明“上海”;二是代理招标公司在招标网站上发布的“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整车焊装线体项目供应商招募公告”中明确标明该项目所在地为上海市。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整车焊装线体项目供应商招募公告截图

从目前小米汽车披露的信息来看,其在上海设立第二工厂并非没有可能。在2021年年报中,小米集团表示,继2021年3月宣布造车计划以来,小米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超预期,目前其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未来将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扩展研发工作,以保证产品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分析人士表示,汽车产业作为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关工厂选址往往考虑产业集群效应和交通及供应链配套的便利性,而上海是长三角的中心,汽车产业发达,囊括了多家有影响力的主机厂,再加上特斯拉已经在上海临港建厂,带动了周边配套企业的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吸引更多造车新势力在上海落户。

小米汽车研发团队规模已超千人,预计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2022年3月22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其2021年财报。财报显示,其2021年期间总收入达到人民币3283.09亿元,同比增长33.5%;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人民币220.395亿元,同比增长69.5%。

据财报透露,继2021年3月宣布造车计划以来,小米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超预期。截至目前,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未来将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保持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而就在同一天,小米京津分公司总经理罗宝君向业内媒体透露,小米汽车的工程样车将于今年第三季度亮相。与此同时,他表示小米新能源汽车是形成小米之家闭环的最后一环,且“一定会突破大家的想象”。

尽管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小米集团官方正式回应,但当日小米集团-W(1810.HK)股价收涨6.13%,股价达14.2港元/股。

小米关联公司接连投资超5家半导体厂商

2022年2月,小米关联公司海南极目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极目”)在半导体领域频频出手。

企查查APP显示,2月16日,上海林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众电子”)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小米关联公司海南极目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股东,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225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557.5万元人民币,增幅13.67%。

随后,2月18日,莱弗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小米关联公司海南极目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股东,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411.613万元人民币增加至480.215万元人民币,增幅16.67%。

除了上述投资案例外,盖世汽车注意到,今年1月,海南极目还先后投资了苏州至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微纳核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微源光子(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半导体相关其企业。

自2020年以来,受疫情和供需失衡等因素影响,全球范围内都迎来了芯片短缺潮。为了摆脱芯片短缺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手机、汽车等领域均有布局的小米显然在寻求更多的芯片获取渠道。

于立国就任小米汽车副总裁

1月17日,小米汽车宣布,将于立国任命为小米汽车副总经理兼小米北京分公司政委。他将配合小米 CEO雷军完成小米的综合管理、专项业务推进、小米北京总部的组织与人才培养等工作。

于立国参加会谈;图片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于立国在汽车工业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人脉,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品牌建设和运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公开资料显示,于立国于2021 年下半年加入小米,曾先后担任北汽集团战略规划部部长、北汽新能源党委委员、北汽新能源执行副总经理,并兼任过蓝谷智慧能源公司董事长以及极狐ARCFOX 事业部总裁。他曾经帮助蓝谷智慧能源开展电动汽车换电站、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等业务。而在北汽就职期间,他曾牵头孵化北汽新能源与滴滴出行合资公司、与华为合作成立1873戴维斯创新实验室等重大项目。

造车版图进一步完善,小米投资富特科技

1月12日,浙江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富特科技 " 或 " 公司 ")宣布完成

由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 " 小米产投 ")投资的亿元战略轮融资。此轮融资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新平台研发以及海外市场的布局。

图片来源:富特科技

富特科技成立于 2011 年,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高压核心零部件产品的技术研发及智能制造。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深耕车载电源和非车载电源两大细分领域。近两年,富特科技通过自研全球领先的 V2L 和 V2G 实用产品技术和一体机产品,成功与多家一线整车厂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公司也已进入雷诺日产联盟、LG 等海外头部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并正式定点。

自2021年3月官宣造车以来,小米在汽车领域动作频频。此次投资新能源汽车充电核心供应商富特科技,是其造车版图的进一步完善,将为其首款车型2024年下线并实现量产做好准备。

询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北汽蓝谷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